[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作物滴灌及微喷灌溉的遮雨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37095.0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史源;刘亚南;侯文涛;白美健;李亦凡;章少辉;张凯;陈娟;翟正丽;戴玮;吴彩丽;张雪萍;史力诚;卫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G25/02;A01C23/04;A01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王玲玲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作物 滴灌 喷灌 试验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农业科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作物滴灌及微喷灌溉的遮雨试验系统。该用于作物滴灌及微喷灌溉的遮雨试验系统,其包括:主施液部、遮雨部及升降部;主施液部用于向农作物输送流体,升降部能够使主施液部升高或降低;遮雨部包括收卷机构以及能够对农作物进行遮雨的遮雨布,收卷机构用于使遮雨布展开或收起。通过遮雨部可以在下雨时避免雨水对农作物定量施水影响,并且通过收卷机构便于实现机械收起或展开遮雨布,操作简单,而设置的升降部使主施液部升高或降低,从而有利于满足不同情况下,主施液部对农作物输送流体,并且可以在下雨期间对农作物定量施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科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作物滴灌及微喷灌溉的遮雨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科研工作中,试验人员需要精准地测定不同试验小区中的农作物耗水量,为防止降雨时造成农作物耗水量测定不准确以及田间小气候的未知变化,在下雨时,常需要多人通过展开塑料布实现对试验小区进行遮雨,在不下雨时,还需要多人将塑料布收起,这种方式操作复杂,且不能实现在下雨期间对农作物施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作物滴灌及微喷灌溉的遮雨试验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人展开收起塑料布操作复杂及不能实现下雨期间对农作物施水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作物滴灌及微喷灌溉的遮雨试验系统,其包括:主施液部、遮雨部及升降部;所述主施液部用于向农作物输送流体,所述升降部能够使所述主施液部升高或降低;所述遮雨部包括收卷机构以及能够对所述农作物进行遮雨的遮雨布,所述收卷机构用于使所述遮雨布展开或收起,且在所述遮雨布展开时,所述主施液部位于所述遮雨布的下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部包括顶部框架和多根立柱;多根所述立柱沿所述顶部框架的四周边沿分布,且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顶部框架相铰接;所述立柱上还铰接有第一伸缩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使所述顶部框架升高或降低;所述主施液部安装于所述顶部框架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作物滴灌及微喷灌溉的遮雨试验系统还包括次施液部,所述次施液部安装于所述立柱上;
所述次施液部包括第二管道,以及沿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上安装有多个滴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部包括顶部框架、多根立柱和竖直升降机构;多根所述立柱沿所述顶部框架的四周边沿分布,且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顶部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竖直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框架及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用于使所述升降框架沿竖直方向运动;
所述主施液部安装于所述升降框架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主施液部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及第三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子部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上均连通有多根第一分支管,且所述第一子部上的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第三子部上的所述第一分支管相错位分布;所述第一分支管上安装有多个滴头和多个喷头,其中,在所述主施液部处于微喷高度时,所述喷头能够对所述农作物进行微喷作业,在所述主施液部处于滴灌高度时,所述滴头能够对所述农作物进行滴灌作业;所述微喷高度大于所述滴灌高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支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分支管上的滴头和喷头,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的通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卷轴、第二驱动电机和绳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卷轴转动,以使所述遮雨布能够收卷于所述卷轴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绳轮转动,以使所述绳轮能够将与所述遮雨布的端部相连接的拉绳缠绕于所述绳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7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