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床并发症自动监测和智能护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7206.8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4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汝;贾路洋;齐明;李杰;谢秀娟;庞海英;王盈;王小欢;王爱民;苏洪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万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床 并发症 自动 监测 智能 护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床并发症自动监测和智能护理装置,包括弧形监护体、下层刚性固定支撑架、压力监测及处理系统。弧形监护体通过下层刚性固定支撑架固定连接于病床,并通过下层刚性固定支撑架跟随病床进行双摇运动;弧形监护体与下层刚性固定支撑架之间通过多个顶端带有齿轮的支承轴和横向弧形齿轮滑轨实现连接,其中一个齿轮在电机驱动下成为动力齿轮,为横向弧形齿轮滑轨提供摇摆动力;压力监测系统及信息接收处理系统监测病人身体所受的压力,驱动电机使弧形体向有利于压力减轻的方向转动,实现全天候、不间断对卧床患者实施自动压力监测和智能翻身护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安放在医院各科室不同类型病床上使用的“卧床并发症自动监测和智能护理装置(简称:监护)”,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医院、养老院或家庭中患者卧床,尤其是较长时间、甚至是长期卧床的病症众多,而卧床除需他人护理外,尚容易产生诸多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骨质疏松、骨关节及肌肉粘连、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消化不良和便秘等。
压疮是卧床最常见的并发症,受累人群的数量及花费极大,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使重返家庭和工作岗位延迟,并增加并发症(如感染)发生率的危险。1992年美国卫生保健政策和研究机构制定的临床指南中,就将压疮列为需要解决的七个医学问题之一,并确定压疮是可以预防的。
压疮的定义:一定身体部位、特别是骨突部位受持续压力而引起的组织缺血、坏死,并最终导致的组织溃疡性病变。
压疮是临床上卧床和坐轮椅的患者、特别是昏迷和截瘫的患者经常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感染等严重后果。身体骨突部位的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潮湿和身体滑动时产生的组织剪切力是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每2小时至少翻身一次)、防潮和避免组织剪切是有效防止压疮发生的重要措施。
翻身困难是不能及时翻身而致压疮的重要原因。困难的原因常见于病情危重和体重较沉但又无自我翻身能力的患者,有时需要2-4个人协助才能完成翻身。尽管临床常用气垫、海绵垫和水床等软性物质,通过缓冲作用以期预防压疮的发生,但这些材料均不透气而易使床面潮湿之外,材料的弹性会使骨突部位受力较多,故仍旧存在发生压疮的危险,因此,定时翻身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超过95%的压疮发生在身体下半部的骨突处,67%发生于髋周和臀部,29%发生于下肢。最常见的部位是坐骨、骶骨、股骨大粗隆及足跟,也可发生于身体软组织受压的任何部位,包括来自夹板、矫形器或矫形固定物的压迫。截瘫患者骶骨是压疮最常见的部位,在轮椅上度过的时间越长,坐骨结节和足跟的压疮发病率则越高。在10周到13岁的儿童患者中,枕部是压伤的好发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改变为骶部。
压疮的预防是基于对病因学的理解,着重于能影响患者损伤的危险因子。
1.定时翻身:对运动障碍患者进行身体抬高和翻身是避免持久受压的最简单和常用的方法。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已被广泛接受及应用。
2.改变体位姿势:主要体位有4种:仰卧位、俯卧位、右侧和左侧卧位。侧卧位应避免粗隆区直接收压。Seiler建议侧卧时以倾斜30°的体位为宜。
3.防止骨突部和足跟受压:通过使用楔形物或枕头防止骨突部受压。使用完全将足抬离支撑面的装置才能有效的防止足跟受压。
4.将患者抬离床面时,要尽量减少身体与床或轮椅面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
5.轮椅坐姿应保证所达座位区域的最大支持:将足踏板置于不将重量传送到坐骨而让大腿承重的高度。每半小时进行一次姿势改变,如向后、侧面倾斜或向上抬高身体等。
6.每天至少2次全面检查身体皮肤,特别是骨突部位和皮肤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万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万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7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