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环境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7509.X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1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陆俊辰;李毅;徐斌;任俊武;刘佳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莱斯网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3 | 分类号: | G06F16/23;G06F16/25;G06F16/215;G06Q50/26;G06F21/31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于瀚文;胡建华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环境 数据 共享 交换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生态环境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生态环境局各部门、各业务、各数据类型的数据格式及其特征,采取不同的采集方式采集数据;
步骤S2,根据数据类型、数据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存储方式,并根据采集目录进行临时数据的存储;
步骤S3,按照数据治理要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将临时数据转换成标准数据,按照资源目录存储于资源库;
步骤S4,接受用户数据请求,通过审核后执行数据共享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不同的采集方式包括在线填报、文件批量导入、库表交换、接口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判断数据提供方是否具有数据录入权限,如果有权限,由数据提供方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然后创建录入申请信息,系统管理员审批通过后进行数据接入执行;如果无权限,则反馈数据提供方无数据提供权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采集目录包括:生态环境局信息资源目录与外部单位系统采集目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所述不同的存储方式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列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仓库、关系型数据库;
由管理员根据存储的数据类型、数据量以及数据库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存储机制;
其中,分布式文件系统用于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文件、GIS数据、遥感数据以及视频;
分布式列式数据库用于存储海量历史数据和需要查询效率高的数据,包括数据量较大实时监测的全量历史数据、实时位置类数据;
分布式数据仓库用于存储非实时的全量数据和分析型数据,包含环境质量、污染物扩散、预测预报;
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业务运行数据,包括基础站点信息表、数据量较大实时监测的增量数据、数据量较小的监控数据表和文件信息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数据治理要求包括标准管理、元数据管理、目录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标准管理用于实现标准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以及目录、数据字典的标准化管理,同时提供标准的分类管理、标准的制定、指标管理、下发、认领、标准的查询、统计以及标准符合度校验;元数据管理是对数据结构模型的描述,对核心数据的属性及特征进行管理;目录管理对资源目录与采集目录、服务目录的管理功能的规划和设计,实现目录分编目、审核、发布、同步及查询功能;数据质量管理包含检查规则管理、任务执行、最终质量评估报告生成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录管理包括对采集目录与资源目录的管理,采集目录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按照生态环境信息分类进行采集,第二种以生态环境部门、直属单位、外部单位建立节点进行采集;按照生态环境信息分类建立资源目录,包含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环境监察执法、企业基础信息、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应急管理和地理信息,资源目录下根据实际业务建设需求建立子目录;最终由管理员进行目录审核后进行发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莱斯网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莱斯网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750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式可调液位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婴儿防掉床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