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藏型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39288.X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2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吕雪莹;向祖平;刘伟;李志军;王群一;敖翔;高广亮;孙彦春;刘哲知;段彬;何海燕;程泽华;王淼;商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24;G01M1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洁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藏 型储气库 圈闭 密封 极限 压力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型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的评价方法,属于储气库评价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通过确定圈闭构造逸散极限、盖层承压极限以及断层承压极限,得到所述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本发明应用于储气库评价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仅能就储气库的密封性能进行判断,而无法对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进行评估的问题,具有能够综合分析储气库圈闭动态密封承压极限,从而指导科学设计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评估提压潜力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气库评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藏型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与原始油气藏密封性研究不同,在储气库运行过程中,地层压力在上限压力与下限压力之间交替变化,且注采速度可达油气藏开采的20~50倍,内部地层压力周期交替、剧烈变化,使得储气库边部断裂、上覆盖层存在破坏风险,储气库的密封性受到严重的挑战。储气库运行过程中,强注强采过程将会引起地层压力的周期快速变化,进而引起气体逸散或盖层破坏、断层开启等问题。此外,现已运行的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以原始地层压力为界限,以保证储气库运行中的安全。但是,以原始地层压力为界限严重限制了储气库的库容空间设计,若能将运行上限压力提高,则储气库的库容空间会大大增加,工作气量也会大大增加,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尽可能的提高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也是目前储气库建设和参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储气库运行的上限压力,本质上受控于圈闭的密封性能,即储气库所能容纳的最大气容量。此外,油藏型储气库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油藏改建储气库后圈闭的密封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圈闭密封的极限压力尚不清楚,导致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的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因此,综合分析油藏型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的评价方法,从而指导科学设计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评估提压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专利CN107975362A公开了一种岩性气藏型储气库封闭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的步骤为盖板与底板封闭性评价,首先对盖板与底板进行宏观封闭性评价,其次对盖板与底板进行微观封闭性评价;侧向边界封闭性评价,首先对侧向边界进行微观封闭性评价,其次对侧向边界进行空间形态评价,最后对侧向边界进行动态评价;检验储气库的整体密封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尚无针对岩性气藏型储气库封闭能力的系统评价方法问题,该方法科学、可靠、现场可操作性强,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储气库的密封性能。
然而,上述专利在密封性能评价时虽然也涉及了动态评价,但多为定性评价,或者参数评价,且没有涉及盖层与断层的力学性质分析,因此,其仅能就储气库的密封性能进行判断,而无法对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进行评估。此外,对油藏型储气库的研究甚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尚未涉及油藏型储气库,且已有技术仅能就储气库的密封性能进行判断,而无法对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进行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能够综合分析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从而指导科学设计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评估提压潜力的油藏型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的评价方法。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藏型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的评价方法,通过确定圈闭构造逸散极限压力、盖层密封极限压力以及断层密封极限压力,得到所述油藏型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
优选的,所述圈闭构造逸散极限压力通过检测圈闭气体逸散压力得到;所述盖层密封极限压力通过检测盖层动态突破极限压力、盖层拉张破坏极限压力、盖层剪切破坏极限压力和盖层疲劳破坏极限压力,并选取所述盖层动态突破极限压力、所述盖层拉张破坏极限压力、所述盖层剪切破坏极限压力和所述盖层疲劳破坏极限压力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盖层密封极限压力;所述断层密封极限压力通过检测断层滑移失稳极限压力和断层活化开启极限压力,并选取所述断层滑移失稳极限压力和所述断层活化开启极限压力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断层密封极限压力;所述油藏型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通过比较所述圈闭构造逸散极限压力、所述盖层密封极限压力以及所述断层密封极限压力,并选取所述圈闭构造逸散极限压力、所述盖层密封极限压力以及所述断层密封极限压力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油藏型储气库圈闭密封极限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92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