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舵面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0803.6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智孝;赵之乔;贺集乐;陈星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9/16 | 分类号: | B64C9/16;B64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 ||
本申请属于无人机舵面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舵面。包括:设置在无人机机翼后部的第一舵面(1)以及第二舵面(2),其中,所述第一舵面(1)与所述第二舵面(2)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包括位于头部的第一缝隙段以及位于尾部的第二缝隙段,所述第一缝隙段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缝隙段的横截面呈梯形。本申请的无人机舵面,能够显著减小两块舵面头部的缝隙,减小了后向雷达反射腔体,提高了后向隐身性能,同时没有改变飞机的气动外形,保证了飞机最优气动特性。本申请既不改变飞机气动外形,又能较小舵面缝隙,保证后向雷达隐身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未产生任何不益代价的条件下解决了隐身飞机隐身性能和机械运动干涉的矛盾。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人机舵面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舵面。
背景技术
某隐身无人机在研制过程中,受机翼气动外形扭转影响,机翼后部两舵面转动轴线不平行,为保证两舵面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干涉,舵面之间需要留有足够大的缝隙,但是缝隙过大会直接影响飞机的后向雷达隐身性能,导致隐身指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飞机外形一般设计为气动最优外形,为减小舵面缝隙而改变气动外形,会对飞机气动特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舵面,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机舵面,包括:设置在无人机机翼后部的第一舵面以及第二舵面,其中,
所述第一舵面与所述第二舵面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包括位于头部的第一缝隙段以及位于尾部的第二缝隙段,所述第一缝隙段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缝隙段的横截面呈梯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舵面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舵面的转动轴线呈176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缝隙段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通过对所述第一舵面的尾部进行侧边的切角处理得到第二缝隙段。
可选地,所述切角的角度为8.2度,所述第一缝隙段的宽度为20mm,所述第二缝隙段的头部宽度为20mm,尾部宽度为50mm。
可选地,所述第二缝隙段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通过对所述第二舵面的尾部进行侧边的切角处理得到第二缝隙段。
可选地,所述切角的角度为8.2度,所述第一缝隙段的宽度为20mm,所述第二缝隙段的头部宽度为20mm,尾部宽度为50mm。
可选地,通过同时对所述第一舵面以及所述第二舵面的尾部进行侧边的切角处理得到第二缝隙段。
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无人机舵面,能够显著减小两块舵面头部的缝隙,减小了后向雷达反射腔体,提高了后向隐身性能,同时没有改变飞机的气动外形,保证了飞机最优气动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无人机舵面运动轴线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无人机舵面俯视图。
其中:
1-第一舵面;2-第二舵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0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补充铬的电镀设备
- 下一篇:一种智能环氧树脂胶涂抹仪器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