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蓝花丹花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1529.4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雷霆;高素萍;李芋蓉;李文骥;申萍;段一帆;赵梓安;周伦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高农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22/60;A01H4/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邰思翰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蓝花丹 花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控蓝花丹花期的方法,属于植物组培或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无需添加任何植物激素、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肥料,具体步骤包括:(1)选取蓝花丹组培苗或实生苗;(2)对步骤(1)的植株进行以下变温处理:于温度25~35℃和温度30~35℃下分别交替处理12h/d,处理时间为27~38d,实现对蓝花丹花期的调控。本发明的调控方法能够对蓝花丹进行有效的花期调控,使其能够按需开花,并能调控蓝花丹在非自然花期的任何时候开花,且开花后的成品苗花朵冠幅与颜色俱佳,能够取得极大的市场效益,本发明技术将大大推进蓝花丹花卉市场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或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人工调控植物花期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调控蓝花丹花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蓝花丹(Plumbago auriculata Lam.)隶属于白花丹科(Plumbaginaceae)白花丹属,是一种常绿且很受欢迎的观赏类灌木,原产南非,花朵蓝紫色。由于该属植物独特的花型、绚丽的花色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成为最受欢迎的热带作物之一,作为观赏植物,它正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地引入,栽培和应用于园林景观和室内观赏。蓝花丹在原产地是一年多季开花的植物。因极高观赏价值,在全球范围作为造景植物被引种栽培,我国华南、西南等地有引种栽培,但因受热量条件限制,本是全年开花的植物在四川地区变成了仅集中在夏季开花,花期集中于6至10月,持续5个月,花期缩短,致使蓝花丹观赏价值大打折扣,影响观赏性和造景推广应用。
我国近年开展了对蓝花丹领域的相关研究。2016年,赵云芳等人对蓝花丹的花芽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以6年生蓝花丹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物候观测了解蓝花丹的生物学特性,划分不同开花进程,并对不同进程的花芽分化进行形态解剖与生理物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蓝花丹在3月中旬在5月中旬完成花芽分化需60d左右,初步开花在5月底至6月初;同时还发现偶有组培植株瓶内开花现象。
周洁等研究了微型月季(Rosa chinensis minima)的花期调控。实验发现在光照强度为20000lx,变温处理16h(25℃)/8h(16℃)的条件下,使得月季花期显著提前且花朵集中开放,但是月季冠幅、株高变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都减少。该方法通过LED灯光源研究光照、温度等来调节月季花期,形成促控栽培技术,对盆栽月季的规模化繁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但是对于月季的正常生长却出现较大影响。
陈凤玲对调控蝴蝶兰花期的外源激素进行了探索,实验对抽出花序形成花蕾后的植株进行激素喷雾处理,结果表明:当赤霉素(GA3)喷雾,浓度为100~200mg·L-1时可提前开花10~17d。
查阅大量现有技术,发现对于蓝花丹花期的调控手段研究仍处于空白,可供参考的仅仅限于对于其它植物的花期调控手段,但是由于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同一调控手段在不同植物上所表现出的性状会相差很大。现有研究虽涉及有针对其它植物进行花期调控的手段,但大多都是采用添加植物激素、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料等调控手段,在这些调控手段下,能够提前相应植物的花期,但是经实验表明,这些调控手段用于蓝花丹花期的调控均不适合,其调控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改变蓝花丹的始花时间,且容易对蓝花丹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蓝花丹的栽培和市场推广而言,如何进行有效的花期调控,使其能够按需求开花,并能在蓝花丹非自然花期的任意时期进行调控处理,使其在非自然花期开花,成为扩大蓝花丹应用市场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调控蓝花丹花期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无需采用添加植物激素、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料,摒弃了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调控方法,并且不会对蓝花丹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本发明的调控方法能使蓝花丹在四川地区开花不受时间季节限制,能够取得极大的市场效益,本发明技术将大大推进蓝花丹花卉市场的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高农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高农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15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