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挤成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2297.4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8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何天泽;丁佳渊;任伟斌;顾峥嵘;陆春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劳斯玛菲机械(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曾浩;喻学兵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挤成型系统。其中,所述拉挤成型系统包括导纱部、进料部、模具部、冷却部、履带牵引部以及切割部;其中,所述履带牵引部包括机架、上履带组件、下履带组件、驱动件以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滚动体以及滚道;其中,所述滚动体、滚道的其一固定于所述上履带组件和/或下履带组件,所述滚动体、滚道的另一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件与该上履带组件和/或下履带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上履带组件与下履带组件可在纵向相对靠近压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挤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挤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拉挤成型(pultrusion process),指的是在牵引设备的作用下,将浸渍树脂的连续纤维或其织物通过成型模加热使树脂固化,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工艺方法。
承上所述的,牵引设备是拉挤成型的关键部件之一,现有技术的方案中,采用履带牵引设备,履带通过驱动件的带动,在导向柱的作用下,纵向移动以相对靠近压紧从模具中输出的产品。
现有技术的拉挤成型系统,部分设计结构不合理,导致安装使用时操作困难,并且增加了后期操作和维护的成本。
主要包括但不以限于以下问题:
1.无法对原料混料机和整线其他部件联动控制,使原料注入速度和产品生产速度匹配,容易导致注入原料量过多或者过少。
2.产品冷却依靠自然冷却或者风冷,降低了单位长度的冷却效率,加长了整个生产线的长度
3.现有的履带牵引机结构,在安装维护时操作繁琐,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4.现有的芯模及导纱结构固定不可靠,不利于快速调整更换。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拉挤成型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之一或者组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挤成型系统。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拉挤成型系统,包括导纱部、进料部、模具部、冷却部、履带牵引部以及切割部;其中,所述履带牵引部包括:机架;上履带组件;下履带组件;驱动件;移动机构,包括滚动体以及滚道;其中,所述滚动体、滚道的其一固定于所述上履带组件和/或下履带组件,所述滚动体、滚道的另一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件与该上履带组件和/或下履带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上履带组件与下履带组件可在纵向相对靠近压紧。
在所述拉挤成型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履带组件包括链条以及履带板,所述履带板固定于所述链条的外侧,所述履带板包括内板、外板以及锁定件,所述内板用于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所述外板通过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内板可拆卸连接。
在所述拉挤成型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板与外板的一方具有凸部,另一方具有凹部,所述内板与外板通过所述凹部与凸部的配合卡合连接,所述锁定件包括弹簧、销以及支座,所述外板具有定位孔,当所述外板移动至安装位置,所述销在所述弹簧的作用力下被钉入所述定位孔中,以将所述外板锁定至所述安装位置,使得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固定。
在所述拉挤成型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履带组件还包括润滑油刷,所述润滑油刷与所述链条接触,润滑油可通过润滑油泵以及管路自动输送至所述润滑油刷。
在所述拉挤成型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动体为滚轮轴承结构,所述滚动体与所述滚道之间具有垫板;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机架。
在所述拉挤成型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平台,所述平台支承安装所述模具部,所述导纱部包括在横向延伸的多根杆,所述多根杆的横向一端固定于所述平台,另一端固定于导纱板小车,从横向另一端至一端依次在所述多根杆设置有所述多根杆共同支承的导纱板固定件、芯模固定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劳斯玛菲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克劳斯玛菲机械(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22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门栓
- 下一篇:一种智能检测人体生理指标的方法及看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