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2824.1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3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廖一寰;章钧;潘品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成像 系统 | ||
一种血管成像系统,包括一面光源、一视角限制片以及一近红外光传感器。面光源提供发散角小于等于120度的光线。视角限制片的可视角小于等于60度。视角限制片叠置于面光源与近红外光传感器之间。或者,近红外光传感器叠置于面光源与视角限制片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成像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血管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就现有技术而言,市面上的血管成像系统是使用红外光光源和照相机拍摄人体组织。因为血管内的血红素会吸收红外光,故会得到深色的血管轮廓影像。为了维持静脉辨识的精准度,拍摄面积不能过小,但传统血管成像系统使用了透镜来聚光,造成拍摄时的视角有限,若要大面积拍摄则需要较长的拍摄距离,或是分区进行多次的拍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成像系统,可解决大面积拍摄时遇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血管成像系统包括一面光源、一视角限制片以及一近红外光传感器。面光源提供发散角小于等于120度的光线。视角限制片的可视角小于等于60度。视角限制片叠置于面光源与近红外光传感器之间。或者,近红外光传感器叠置于面光源与视角限制片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血管成像系统更包括一近红外光滤光片,其中近红外光传感器叠置于面光源与近红外光滤光片之间,且近红外光滤光片叠置于近红外光传感器与视角限制片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血管成像系统更包括一近红外光滤光片,其中近红外光传感器叠置于面光源与近红外光滤光片之间,且视角限制片叠置于近红外光传感器与近红外光滤光片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近红外光传感器的感测面朝向视角限制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近红外光传感器的感测区呈矩形,且其任一边长大于等于9公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视角限制片叠置于面光源与近红外光传感器之间,面光源与近红外光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介于3公分至6公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面光源的发光面完全覆盖近红外光传感器的感测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面光源发光时,在距离面光源6公分处的光强度大于等于1mW/cm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视角限制片由多根导光柱阵列排列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视角限制片内具有平行且等距排列的多个遮光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视角限制片直接接触近红外光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视角限制片完全覆盖近红外光传感器的感测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视角限制片的正向光穿透率大于50%。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血管成像系统中,因为面光源的发散角与视角限制片的可视角的配合,无须加大近红外光传感器与被摄物的距离就可完成大面积的拍摄。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血管成像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血管成像系统的视角限制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血管成像系统的视角限制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血管成像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血管成像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300:血管成像系统
110:面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2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