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3273.0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0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变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变利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2B15/10;E02B15/0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水体 动态 修复 方法 | ||
1.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污染水体进行预处理,包括对垃圾、漂浮物和大粒径悬浮物的打捞去除;
S2、检测污染水体的不同区域的污染程度,然后针对性均匀投放多个磁迁移球(1)沉入水底;
S3、在水体上方施加磁场作用,利用磁吸力迫使磁迁移球(1)由水底向水体表面迁移,在迁移过程中,磁迁移球(1)在相对水流的作用下出现自主翻滚动作;
S4、磁迁移球(1)在翻滚过程中对水体中存在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同时自主给与防解吸保护,并在一个循环之后重新检测污染程度;
S5、在检测合格后直接回收磁迁移球(1),然后向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自然修复,并定期收割完成重金属的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磁迁移球(1)的投放密度不低于4个/m2,且投放时间选择在水体静止时投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迁移球(1)包括磁性内球(11)、多片导流鳞片(12)以及多根修复触手(13),所述导流鳞片(12)密集覆盖于磁性内球(11)的外表面上,且修复触手(13)垂直连接于导流鳞片(12)的外端,所述导流鳞片(12)上开设有引水流道(2),且引水流道(2)与修复触手(13)保持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触手(13)包括定位管(131)和修复软管(132),且定位管(131)通过修复软管(132)与导流鳞片(12)连接,所述修复软管(132)上端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修复包(5),所述修复软管(132)内顶端连接有多个与修复包(5)相对应的触发球(4),所述修复软管(132)内底端连接有多个与触发球(4)相对应的形变顶片(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131)采用刚性材料制成,所述修复软管(132)采用弹性防水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顶片(3)为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弧面结构,且形变顶片(3)朝向定位管(131)的方向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包(5)采用与修复软管(132)同样的材料制成,且修复包(5)顶端开设有闭合缝,所述修复包(5)内设有与连接于修复软管(132)外端的定形壳(7),所述定形壳(7)上开设有与闭合缝相对应的选择孔(9),所述定形壳(7)内侧设有多个修复球(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球(6)与修复软管(132)外端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杆(8),且修复球(6)的直径大于选择孔(9)的最小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球(6)是以经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的膨润土为载体,负载聚丙烯酰胺制备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动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磁场强度与磁迁移球(1)位于水体中的深度呈正比,迫使磁迁移球(1)接近匀速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变利,未经李变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32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