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广义源储系统调度的集中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3276.4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4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方绍凤;胡剑宇;王昱;周野;朱世平;余虎;唐宇;冯剑;刘利黎;颜科科;李静;邓笑冬;刘晔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32;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护航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3220 | 代理人: | 莫晓齐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广义 系统 调度 集中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广义源储系统调度的集中控制方法。所述广义源储系统调度的集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广义源储系统;步骤S2、根据传统供电系统的运行状况,确定传统供电机组的约束范围;步骤S3、根据储能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可调度空间约束下广义源储系统最优数学模型;步骤S4、对最优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输出包括各机组出力曲线、运行总成本、储能运行情况、弃新能源的信息,并应用于广义源储系统中。本发明解决了新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优化调度中,达到减少火电装机,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减少弃水、弃新能源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渗透率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广义源储系统调度的集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高渗透率系统中,由于传统电源的调节能力不足,电力系统运行中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负荷与新能源的随机波动性以及传统火电供电机组的调节能力的局限性,往往导致电力系统需要舍弃部分的新能源或者切除部分的可控负荷来实现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由此也使得新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有所下降。储能技术作为目前提高风电等新能源利用率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成为现有研究的重点。
储能技术作为一种可以抑制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并且补偿其预测误差,而且使得大规模新能源能够接入电网的技术,它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本文提出广义储能系统,即利用一定规模、先进而经济的储能系统,制定灵活、互动性强的运行策略,将新能源分散的电能平移集中至高峰负荷时段,使其紧密跟踪电网负荷变动,从而达到减少火电装机,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减少弃水、弃新能源的目的。
储能在参与新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时,虽然可以很好的提升新能源的调度能力,但由于新能源出力预测误差较大,导致传统的电力系统求解模型以及优化调度策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的需要。目前,关于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现在已有大量的成熟研究成果。但描述的几种方法都是针对传统的电力系统模型展开,而随着电力系统优化模型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如何针对现有传统电力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改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广义源储系统调度的集中控制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针对现有传统供电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改进,应用电力系统求解模型以及优化调度策略,从而达到减少火电装机,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减少弃水、弃新能源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义源储系统调度的集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广义源储系统,包括传统供电机组、新能源供电机组、储能系统及输电网,所述传统供电机组、新能源供电机组及储能系统均与所述输电网连接;
步骤S2、根据传统供电系统的运行状况,提出了净负荷边际量标幺值指标,根据净负荷边际量的可调度范围,确定传统供电电机组出力的约束范围;
步骤S3、根据储能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可调度空间约束下广义源储系统最优数学模型;
步骤S4、对最优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输出包括各机组出力曲线、运行总成本、储能运行情况、弃新能源的信息,并应用于广义源储系统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传统供电机组包括传统火电供电机组,所述步骤S2中确定传统火电机组出力的约束范围具体包括:
步骤S21、根据调度周期内上一时段到本时段的净负荷增量,提出净负荷边际量标幺值:;式中,表示电力系统的净负荷边际量标幺值,、分别表示电力系统在第时段和第时段的总负荷;
步骤S22、获得基于净负荷边际量标幺值的传统火电供电机组可调度范围约束:
当净负荷边际量标幺值时,传统火电供电机组的可调度范围:
当净负荷边际量标幺值时,传统火电供电机组的可调度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3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