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IAA的溶磷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3990.3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2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张伟;刘晓芳;郑晗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滋百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9K17/14;C09K17/16;A01N63/22;A01N43/38;A01P21/00;C12P17/10;C05G3/00;C05G3/80;C05G5/12;C05G5/14;C09K101/00;C12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aa 溶磷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IAA的溶磷菌及其应用,该溶磷菌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ZBN‑3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560,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利用植物根际土壤筛选特定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菌株通过产IAA、溶磷等方式促进植物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目的,提高必需元素的利用率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产吲哚乙酸(IAA)的溶磷菌菌株,及其在农业生产中促进植物体生长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施用化肥是目前我国粮食、蔬菜增产的主要途径,但化肥在生产过程中会加入某些重金属物质和一些无机酸和有机物的组合成分,施用化肥时重金属离子以及无机酸与有机物的结合物质会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并且会以食物链的形式进行浓缩,对畜牧业以及人类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随着化肥的使用量的逐年增加,施用过多化肥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包括肥力降低、土壤盐渍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板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施用微生物肥料能够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危害。
磷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土壤中虽然存在许多的磷元素,但是大部分是以不能被直接利用的形式存在,所以造成植物处于缺磷状态,当前农业生产中补磷的方法是施用磷肥,但是植物对施用的磷肥利用率较低,多余的磷肥在土壤中剩余,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等问题。研究发现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可以通过有机酸和多糖等协作进行溶磷作用,提高土壤中磷元素的利用率。
吲哚-3-乙酸(IA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AA是作用于植物生长、发育全过程的一种生长激素,在植物根际土壤中存在着根际细菌能够产生IAA。研究发现有些微生物因具有产吲哚乙酸(IAA)等功能,可在农业生产中作为肥料促进植物体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因此,筛选研制出能够产吲哚乙酸(IAA)且溶磷的生物菌肥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株产吲哚乙酸(IAA)的溶磷菌菌株,通过产IAA、溶磷等方式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必需元素的利用率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IAA的溶磷菌,为地衣芽孢杆菌ZBN-301,保藏编号为CGMCCNO.20560。
本发明提供的产IAA的溶磷菌(地衣芽孢杆菌ZBN-301)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产IAA的溶磷菌(地衣芽孢杆菌ZBN-301)菌株的发酵方法,包括步骤:将地衣芽孢杆菌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37℃条件下,180rpm振荡培养10h,获得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37℃条件下,180rpm振荡培养24h;其中,种子液的接种量为1%。
本发明还保护产IAA的溶磷菌(地衣芽孢杆菌ZBN-301)菌株在降解难溶性磷酸盐中的应用,本发明还保护产IAA的溶磷菌(地衣芽孢杆菌ZBN-301)菌株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生物菌肥,该生物菌肥的活性成分包括产IAA的溶磷菌(地衣芽孢杆菌ZBN-301)菌株。
优选地,上述生物菌肥是将产IAA的溶磷菌(地衣芽孢杆菌ZBN-301)菌株和粉末状木薯有机物料混合而成;其中,产IAA的溶磷菌的质量分数为0.01%-50%,木薯有机物料的水分小于35%,pH 5.5-8.5,杂菌数小于20%,碳氮比大于26:1。需要说明的是,木薯有机物料是充分发酵腐熟的优质的木薯有机物料,生物菌肥施用方法为常规使用方法无特殊限制,与化肥混合使用无特殊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滋百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滋百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39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