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艾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4246.5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8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谭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丽杰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艾灸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艾灸装置,属于艾灸治疗领域,包括内设有夹持件的主壳体,夹持件包括载体筒、重物块及夹持辊,重物块始终抵触艾柱的顶端;主壳体内设有套装在载体筒外侧的转动盘,转动盘上开设有供载体筒穿过并供其平移的行走口,转动盘上位于载体筒的两相对侧均设有与转动盘传动连接的行走驱动机构,并在载体筒对应行走驱动机构所在侧均固定有凸缘板,凸缘板的底面上固定有与行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直齿条;主壳体的底部设有接灰组件。本发明可实现保持艾柱点燃处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并能避免对艾柱的燃烧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和艾柱受力不恒定的问题;可有效扩大艾灸作用范围,还能在促进艾灰排出的同时实现对人体进行按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艾灸治疗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中医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治疗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施灸点处的皮肤外温度高达130℃左右,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左右。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也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由于艾灸治疗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进行艾灸治疗。然而,现有的艾灸治疗存在以下问题:(1)艾灸的艾条在进行温和灸时,必需将艾条悬空进行治疗,如此施灸者难以把握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且施灸者需要不断的转动艾条,防止烫伤皮肤;(2)艾条燃烧产生的艾灰如果不及时去除,表面积灰过多时可能导致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或/和污染衣物,以及灸感渗透力下降,灸疗效果变差。
目前,在授权公告号为CN 211024079 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发条储能艾灸筒,其包括艾条筒和旋转杆,旋转杆的下部呈弯折状可以起到固定艾灸筒的作用,防止艾灸筒掉落,旋转杆上套设有用于抵住艾灸筒内放置的艾条的弹簧,弹簧能够起到不断挤压艾条筒内艾条的作用,将艾条筒下端一直挤压至旋转杆弯折部位,这样能够保持艾条与艾灸者皮肤接触位置的距离,使得艾灸者穴位的艾灸温度均匀,提高艾灸者的舒适度。但其存在如下缺点:(1)弹簧从艾条的上端将艾条抵在旋转杆弯折部位,而艾条的下端是点燃的,那么极有可能导致艾条下端抵触在旋转杆上的燃烧处熄灭,即对艾条的燃烧情况造成不利影响;(2)在使用过程中艾条的长度逐渐缩短,则弹簧的长度逐渐增大,那么弹簧施加给艾条的推力会逐渐减小,即艾条受到的压力不恒定,易导致艾条受力不恒定而影响其工作稳定性。
另外,现有的艾灸装置的艾柱或艾条通常都保持位于中心轴线处不动,且艾灸过程中不能简便的改变艾柱或艾条的移动轨迹的半径,使得艾灸的作用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中医艾灸装置,其控制简单,可节约成本,可实现保持艾柱点燃处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并能避免对艾柱的燃烧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和艾柱受力不恒定的问题;可有效扩大艾灸作用范围,还能在促进艾灰排出的同时实现对人体进行按摩的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艾灸装置,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有用于夹持艾柱的夹持件,所述主壳体的顶部设有可拆装的盖体;所述夹持件包括竖直设置且端面呈矩形的载体筒,与载体筒内侧壁纵向滑动连接的重物块,以及可转动式安装在载体筒内侧下端的成对设置的夹持辊,所述夹持辊平行于载体筒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夹持辊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载体筒内壁连接,每对夹持辊水平对齐,且每对夹持辊之间的间距刚好能够夹持艾柱,所述重物块始终抵触艾柱的顶端;所述主壳体的底部设有接灰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丽杰,未经谭丽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42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