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燃烧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4508.8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4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陈琦;潘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12 | 分类号: | F23D14/12;F23D14/46 |
代理公司: | 中山奇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7 | 代理人: | 郑吕凤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燃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炉头和燃烧板,所述炉头设有复数个具有向上开口的内环气腔和至少一个具有向上开口的外环气腔,所述内环气腔和所述外环气腔沿径向方向交错布置,所述燃烧板设置于所述炉头上,并且所述燃烧板覆盖所述内环气腔和外环气腔的开口。本发明的红外燃烧器,可形成沿径向方向交错布置的复数个小火燃烧区域和至少一个大火燃烧区域,相比于现有小火集中在径向内侧的红外燃烧器,小火燃烧区域总面积更大并且分布更均匀,可避免小火火力过于集中在径向内侧,有效解决了现有小火火力过于集中在径向内侧而造成食物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提升用户的烹饪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燃烧器。
背景技术
红外灶因其较高的热效率和较好的加热均匀性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火力分区为大火在外侧、小火在内侧,加上红外灶加热以热辐射为主,其小火火力过于集中在内侧。大火适于爆炒,中火适于蒸煮,但在小火烙饼、小火煎鸡蛋等需小火烹饪的使用场景下,中间小火环域火力过大食物易糊、其他区域食物不易熟,影响用户的烹饪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红外燃烧器,小火分布区域较大,使得小火火力在径向和周向方向上分布更加均匀,烹饪体验更好,解决了现有小火火力过于集中在径向内侧而造成食物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炉头和燃烧板,其中所述炉头设有复数个具有向上开口的内环气腔和至少一个具有向上开口的外环气腔,所述内环气腔和所述外环气腔沿径向方向交错布置,所述燃烧板设置于所述炉头上,并且所述燃烧板覆盖所述内环气腔和外环气腔的开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环气腔的数量等于所述外环气腔的数量,靠内所述内环气腔设置于所述炉头的径向内侧,靠外所述外环气腔设置于所述炉头的径向外侧;或者,所述内环气腔的数量大于所述外环气腔的数量,靠内所述内环气腔和靠外所述内环气腔分别设置于所述炉头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所述外环气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内环气腔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全部所述内环气腔分别连通不同内引射管;或者,在所述炉头上设有若干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贯穿位于所述内环气腔之间的所述外环气腔,全部所述内环气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气道,其中一个所述内环气腔连通内引射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环气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外环气腔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外环气腔位于两个所述内环气腔之间并连通外引射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环气腔和所述外环气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全部所述外环气腔分别连通不同外引射管;或者,所述内环气腔和所述外环气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炉头上设有若干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贯穿位于所述外环气腔之间的所述内环气腔,全部所述外环气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气道,其中一个所述外环气腔连通外引射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头的底部设有朝外突出的第一进气部和第二进气部,所述第一进气部的入口连通内引射管,且所述第一进气部的出口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内环气腔,所述第二进气部的入口连通外引射管,且所述第二进气部出口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外环气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气部和所述第二进气部分别与所述炉头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头底部在对应所述第一进气部入口和所述第二进气部入口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朝内凹陷的安装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环气腔内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向上开口的中环气腔,或者在相邻所述内环气腔与所述外环气腔之间设有中环气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全部所述中环气腔分别连通不同中引射管;或者,所述炉头设有若干第三气道,全部所述中环气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气道,其中一个所述中环气腔连通中引射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45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