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艇型逃生应激水平与应变能力评估和训练系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4831.5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2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沈兴华;黄建松;屠志浩;赵后雨;瞿靖芮;辛文韬;丁猛;巴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政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79 | 代理人: | 黄佳丽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逃生 应激 水平 应变 能力 评估 训练 系统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艇型逃生应激水平与应变能力评估和训练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所述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包括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主体、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盖体和驱动机构;所述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盖体,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与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主体实现对接和分离;所述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盖体,由盖体本体和自动脱落组件组成;所述自动脱落组件,可全部或部分的,从盖体本体上分离,从而形成内外交互通道。该设备能够对特殊行业需要在水下特殊应激条件下做出合理反应的个体,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殊应激条件下个体的反应测量与训练,具体地涉及水下艇型逃生应激水平与应变能力评估和训练系统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水下逃生特殊应激条件下个体的反应评估与训练没有专门的设备,这给特殊行业对岗位人员的选拔和训练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虽然我国有潜艇艇员水下快漂脱险训练装备,但是,这一装备只是训练快漂,不能进行应激评估和应激应对训练。而现代作战水下作战作为特种作战的一部分日益受到重视,但如何选拔这方面的人才缺少相应的工具和手段。
因此,现有的设备难以进行对需要在水下逃生特殊应激条件下的军人进行选拔,如潜水员、潜艇艇员、两栖或三栖作战特种兵等,也难以对这些特殊人才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水下逃生这一特殊的应激条件下对个体的应急、应变能力的评估与训练,使人们能够对特殊行业需要在水下特殊应激条件下做出合理反应的个体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拔和训练。这是对包括潜水员、潜艇艇员、两栖或三栖作战特种兵等特殊人才进行选拔和训练基本工具。本发明涉及到水下应激时逃生评估装备的总体设计与制造技术、逃生评估设备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评估与心理水池的设计与布置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水下艇型逃生应激水平与应变能力评估和训练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
上述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包括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主体、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盖体和驱动机构;
上述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盖体,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与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主体实现对接和分离;
上述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盖体,由盖体本体和自动脱落组件组成;
上述自动脱落组件,可全部或部分的,从盖体本体上分离,从而形成内外交互通道。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艇型逃生应激水平与应变能力评估和训练系统设备,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盖体与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主体之间,实现相互对接的部位,具有相互契合的结构。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艇型逃生应激水平与应变能力评估和训练系统设备,其特征还在于:
上述盖体本体上具有通孔;
上述自动脱落组件,对通孔进行封闭和解封闭。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艇型逃生应激水平与应变能力评估和训练系统设备,其特征还在于:
上述自动脱落组件,包括内部自动脱落构件和外部自动脱落构件;
上述内部自动脱落构件与外部自动脱落构件,呈局部相互固定的连接;
上述外部自动脱落构件,安装于盖体本体的外表面上,覆盖通孔;
上述外部自动脱落构件,在内部自动脱落构件的作用下,局部或全部通过通孔进入水下艇型逃生应激设备主体。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艇型逃生应激水平与应变能力评估和训练系统设备,其特征还在于:
上述外部自动脱落构件,由外部第一固定部件和外部第二可变形部件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4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升温砂型铸造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效处理土壤中微小地膜的农业耕作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