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石斛枯萎病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5142.6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1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明;李硕;姜秀娟;吕中文;程淑琴;杜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8;A01N63/30;A01P3/00;A01P21/00;C12R1/885;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守梅;袁文婷 |
地址: | 10243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石斛 枯萎病 高效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石斛枯萎病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石斛种植技术领域。通过将摩西斗管囊霉菌菌剂和哈茨木霉菌菌剂组成的混合物作为防治石斛枯萎病的微生物菌剂。本发明的适用于石斛枯萎病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石斛苗的根系的生长,而且摩西斗管囊霉菌菌剂和哈茨木霉菌菌剂的促生效果要优于单独接种摩西斗管囊霉菌菌剂或哈茨木霉菌菌剂,因此证明在防治石斛枯萎病方面摩西斗管囊霉菌和哈茨木霉菌存在协同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斛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石斛枯萎病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石斛属(Dendrobium spp.)是兰科附生植物中较大的属,目前在全世界共发现约1000种,我国有74种和2个变种,常见的有铁皮石斛、齿瓣石斛、细茎石斛、束花石斛、霍山石斛等,其中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均被我国历版药典所收录,具有生津滋阴等功效,是重要的中药材资源。石斛为附生植物,肉质根,野生多见生长于树皮、树干上或石缝中,是典型的菌根植物,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由于铁皮石斛种植周期长,一般移栽以后大约两年的时间进行采收,采收周期长,循环采收,一般能采收五年左右的时间,所以移栽后对铁皮石斛的管理尤为重要;在铁皮石斛的栽培过程中,常发枯萎病导致铁皮石斛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石斛枯萎病主要为害植株的根部,病原菌侵染石斛根系后引起植株萎蔫,根系枯死。植株基部茎干表皮变得粗糙,间或有裂缝,湿度大时可见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有些根茎基部还能看见水浸状病斑。横切或纵切根茎基部,均可见维管束有褐色或黑褐色的环变。
现有的石斛种植过程中通过化学药剂进行石斛枯萎病防治。但是,存在的弊端如下:
1、防治效果较差;2、化学残留较高,污染土壤。
所以,亟需一种能够防治石斛枯萎病的微生物菌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石斛枯萎病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各菌株之间不拮抗,互相协同,其主要目的是有利于防治石斛枯萎病,促进石斛生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石斛枯萎病的高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摩西斗管囊霉预先经玉米栽种繁殖,将摩西斗管囊霉的孢子、根外菌丝和被侵染玉米根段的根基土壤混合物作为摩西斗管囊霉菌剂,每克摩西斗管囊霉菌剂中含有25~35个孢子;
将哈茨木霉菌活化后,接种到哈茨木霉菌液体种子培养基中培养以获得哈茨木霉菌发酵种子液;其中,哈茨木霉菌菌液孢子浓度调至1*106个/ml;
按重量比称取51%的稻草、25.5%的麦麸、1.5%米糠、21.5%的贝壳粉和0.5%的(NH4)2SO4混合形成发酵料,加水使发酵料的含水率至75%,搅拌均匀后装入聚丙烯菌袋,每袋150g,121℃灭菌20min,获得灭菌后的发酵料;
向灭菌后的发酵料中加入5ml哈茨木霉菌发酵种子液,室温发酵12天;培养12天后,对发酵产物进行干燥,通过筛分将发酵料与分生孢子分离,收集孢子粉并于4℃条件下保存,获得哈茨木霉菌菌剂;
将所述哈茨木霉菌菌剂与所述摩西斗管囊霉菌剂混合,即得适用于石斛枯萎病的高效微生物菌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所述哈茨木霉菌菌剂和摩西斗管囊霉菌剂按干基重量份比例为3~5:1。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适用于石斛枯萎病的高效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摩西斗管囊霉菌和哈茨木霉菌有效活菌数均不少于1*10 11CFU/g。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适用于石斛枯萎病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在石斛枯萎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51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