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下边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5147.9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2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闵宪植;郑世雄;金旲首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下边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下边梁结构。用于车辆的下边梁结构包括:下边梁,其连接到车辆的底板,并且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及后轮罩,其连接到所述下边梁的后端。所述下边梁包括面向车辆的外部的外下边梁、面向车辆的内部的内下边梁、以及设置在所述外下边梁和所述内下边梁之间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从车辆的前部延伸到所述后轮罩,并且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沿着所述加强件的纵向方向不变。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7月15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0-0087798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下边梁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下能够均匀地分布载荷以减少诸如扭转的变形的下边梁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上的一对下边梁。一对下边梁可以保护乘客车厢免受车辆的侧面碰撞、正面碰撞等。中央支柱可以连接到每个下边梁的中央部分,并且每个下边梁的后端可以通过加强构件连接到后轮罩。
在传统的下边梁结构中,为了使下边梁的后端与加强构件匹配,它们各自的形状可能急剧变化,并且它们的材料和厚度可能不同,从而导致下边梁、后底板和加强构件之间的连接刚度降低。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下边梁的后端和加强构件可能塑性变形。碰撞的初始阶段的载荷可能无法均匀地传递到后底板,因此下边梁可能会发生过度扭转,从而导致中央立柱过度变形。
提供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上述信息以帮助理解发明概念的背景,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不被视为现有技术的任何技术概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下边梁结构,该下边梁结构能够增加下边梁的刚度,以便减少由诸如扭转载荷的冲击载荷引起的变形,并且用于在发生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分布冲击载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车辆的下边梁结构可以包括:下边梁,其连接到车辆的底板,并且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及后轮罩,其连接到所述下边梁的后端。所述下边梁可以包括面向车辆的外部的外下边梁、面向车辆的内部的内下边梁、以及设置在所述外下边梁和所述内下边梁之间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可以从车辆的前部延伸到所述后轮罩,并且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可以沿着所述加强件的纵向方向不变。
用于车辆的下边梁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内部侧后加强构件,所述内部侧后加强构件结合到所述内下边梁的后端,并且,所述加强件可以结合到所述内下边梁和所述内部侧后加强构件。
所述内下边梁和所述内部侧后加强构件可以结合到所述底板的边缘。
所述下边梁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底板纵梁,所述底板纵梁结合到所述内部侧后加强构件的内侧表面,并且,所述底板纵梁可以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方。
所述后轮罩可以具有轮罩延伸部,所述下边梁的后端结合到所述轮罩延伸部,所述轮罩延伸部可以设置有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具有与所述加强件的后端的形状匹配的形状,并且所述加强件的后端可以结合到所述连接构件。
所述下边梁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插入加强构件,所述插入加强构件插入所述加强件的后端。
所述插入加强构件可以通过结构粘合剂结合到所述连接构件。
所述加强件可以具有结合到所述内下边梁和所述内部侧后加强构件的顶部凸缘以及位于所述顶部凸缘的后方的后凸缘,并且所述后凸缘可以与所述连接构件间隔开。
所述下边梁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外部侧后加强构件,所述外部侧后加强构件结合到所述加强件的后部。所述外部侧后加强构件可以从所述加强件朝向车辆的外部突出,并且所述外部侧后加强构件可以连接到所述外下边梁的后部以及所述轮罩延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51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