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复合改良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5225.5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2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屈有来;何飞;胡鹏伟;宋红民;刘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B09C1/10;B09C1/00;C05G3/40;C05G3/60;C05G3/8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王颖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复合 改良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土壤复合改良剂及其应用,按质量百分比计,原料包括:活性污泥10‑20%,黄腐酸10‑20%,木炭10‑20%,微生物菌剂1‑5%,钙基膨润土10‑20%,片沸石5‑10%,硫酸盐还原菌菌液20‑30%,有机肥剂20‑30%。本发明制备的建筑垃圾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既可以改善由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和填埋所造成的土壤碱性化问题,也能吸附建筑垃圾中的重金属以及土壤深层的重金属,对去除重金属离子污染有很好的效果,达到适合植物生长的要求,可用于碱性土壤修复和因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和填埋所造成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以及深层土壤污染的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复合改良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各行各业飞速发展,其中建筑行业发展的势头也不容小觑,但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垃圾的日益增多,据有关行业协会测算,我国建筑垃圾的产量已超过20亿吨,约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已成为城市垃圾中数量最庞大的固体垃圾。目前,我国对处理建筑垃圾一般采用填埋、露天堆放和外运等方式处理,这几种传统的处理方式并不能减轻对环境的危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土地被占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密度相当大,由于建筑垃圾堆放占用大量土地,更加加剧了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若不及时处理,建筑垃圾占用土地问题就会更加严重;(2)水体和土壤污染,建筑垃圾经过雨水冲洗,产生的渗滤液一般呈强碱性且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随着雨水渗入到地下,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由于渗滤液呈碱性,造成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使土壤盐碱化,影响植物生长;(3)大气污染,建筑垃圾中的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成挥发性有机酸,排放到空气中污染大气。
面对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威胁,我国研究人员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离子对土壤的污染以及土壤碱性化的问题。针对土壤盐碱化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生物措施、化学措施、物理措施以及三种措施相结合,针对不同地理环境、土壤性质等各种因素需要作出相关调整,但难度大,操作复杂;使用改良碱性土壤的肥料,但改良效果不好,土壤会出现板结,保水效果差,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使用修复重金属离子对土壤污染的方式,即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形式,以及提出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种修复类型,会出现不能完全除去重金属离子、只针对某一种金属离子及代入其他污染等不足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利用硫酸盐还原菌菌液在土壤深层进行厌氧反应改变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形式,同时采用活性污泥、木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用黄腐酸降低土壤的碱性,用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给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从而有效改善因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和填埋而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碱性化问题,既能吸附建筑垃圾中的重金属以及土壤深层的重金属,又达到适合植物生长的要求,可用于碱性土壤修复和因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和填埋所造成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以及深层土壤污染的修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土壤复合改良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原料包括:活性污泥10-20%,黄腐酸10-20%,木炭10-20%,微生物菌剂1-5%,钙基膨润土10-20%,片沸石5-10%,硫酸盐还原菌菌液20-30%,有机肥剂20-30%。
进一步地,所述木炭是农作物在温度为520-580℃且缺氧条件下反应所得。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解磷菌、放线菌、芽孢杆菌、固氮菌和木霉菌。
进一步地,所述解磷菌、放线菌、芽孢杆菌、固氮菌和木霉菌质量比为2:2:1:1:1。
进一步地,所述硫酸盐还原菌菌液是将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培养所得。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的条件为:温度28-35℃,pH值6-6.5,黑暗且无菌条件下培养20-3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52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材翻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械配件全自动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