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的远红外功能性后整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6980.5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1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孟家光;程燕婷;薛涛;支超;刘艳君;赵澍;张新安;宋瑶;王永臻;林颖蕾;刘亚明;杨豆豆;张紫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D06N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宁文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柔性 服装面料 红外 功能 整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的远红外功能性后整理的方法,以聚乳酸(PLA)为柔性服装的3D打印材料,以石墨烯为远红外整理剂,将石墨烯分散液和水性聚氨酯溶液,制备成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配液,对3D打印服装面料进行涂层处理。经远红外整理后的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具有良好耐久性、保暖性能,其远红外发射率达到0.92,填补了在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功能性技术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纺织服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的远红外功能性后整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远红外纺织品的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纺丝法,即采用由纺丝共混方法生产的远红外化纤而织造远红外织物;另一种是涂层法,即采用远红外整理,经染整后整理加工而成的远红外织物。涂层法由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非织物纺织品。
本发明采用聚氨酯作为粘着剂具有粘着力强、手感柔软、绿色环保等优良性能,是为应用最广泛的涂料和粘着剂。利用石墨烯作为功能性整理剂,聚氨酯作为粘着剂,将两者进行复配制成的石墨烯/水性聚氨酯混合液,对织物进行改性处理能获得具有更高的远红外发射率。
目前,对3D打印柔性纺织品的功能性后整理研究较少,3D打印柔性纺织面料作为3D打印技术在纺织服装行业逐渐兴起的产物,不仅具有可穿着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本发明对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进行远红外功能性后整理不仅实现了服装面料生产的创新智能化,也使得制备的面料具有优异的功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的远红外功能性后整理的方法,采用纳米石墨烯与水性聚氨酯制备成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配液,对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进行涂层处理,填补在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功能性技术研究方面的空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配置石墨烯分散液,对石墨烯分散液进行超声波处理;
步骤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石墨烯分散液加入粘合剂配置复配液;
步骤3,将复配液对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进行涂层处理。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步骤1中石墨烯的尺寸为1~5nm;
其中石墨烯分散液由去离子水和石墨烯混合搅拌得到,石墨烯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3:200;
其中步骤1中超声波处理的具体过程为:将石墨烯分散液置于烧杯中用保鲜膜封口,然后用超声波处理器进行超声处理2h;
其中超声波处理器的型号为CQ-25-6B;
其中步骤2中粘合剂为型号F0401的水性聚氨酯溶液,所述复配液中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5~2%;
其中步骤3中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以柔性PLA为原料,涂层处理中涂覆量为200mg/m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的远红外功能性后整理的方法以石墨烯和水性聚氨酯为原料制成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配液,对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进行涂层处理,使其具有良好耐久性、保暖性能,其远红外发射率达到0.92,填补在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功能性技术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的远红外功能性后整理的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配置石墨烯分散液,对石墨烯分散液进行超声波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69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