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7590.X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2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亮;王兴明;孙伦涛;蒋婷婷;鲁福庆;陈娜;程晓静;邵将;成德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蚯蚓 体腔 提取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包括:体腔液提取箱、蚯蚓培养箱、蚯蚓排粪通道、蚯蚓汇集板,所述蚯蚓培养箱为长方体形状,上方设有电极片和水喷雾管道系统、顶部设有微电脑控制装置、加热管,所述电极片为长条形,所述水喷雾管道系统和加热管连接在微电脑控制装置,用于保持蚯蚓培养箱内的温度和湿度,所述体腔液提取箱用于提取通过蚯蚓排粪通道,汇集在蚯蚓汇集板并进入带孔圆筒的蚯蚓分泌的体腔液,提取结束后打开带孔圆筒与锥形套筒,取出蚯蚓移至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提取,提高蚯蚓体腔液的提取效率。
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除蚓粪并提取生物体腔液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
背景技术
蚯蚓,又名地龙,是一种常见的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腐烂茎叶等碎片。而蚯蚓分泌的体腔液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抗栓溶栓作用的“蚓激酶”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蚯蚓通过体腔液的分泌来直接影响周边环境及肠道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对某些微生物产生抑制的同时,又促进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蚯蚓的粪便中含有肠道所分泌的体腔液,能够促进蚯蚓周边环境中微生物的活性,被认为是蚯蚓的“外在的肠胃”,而体腔液导致的微生物活性增加又能使得蚯蚓粪便及其周围的有机质降解速率增加。当这些粪便和周围的有机质被蚯蚓食用后,能够改善蚯蚓所处的环境,利用蚯蚓进行污泥堆肥、餐厨垃圾堆肥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堆肥过程中,蚯蚓与微生物之前以互利共生关系为主,蚯蚓通过分泌体腔液为微生物提供碳源,而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为蚯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蚯蚓分泌的体腔液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团聚体形成、有机质矿化、增加土壤通气量、改善土壤持水性,提升土壤培肥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以此为基础发明了一系列提取体腔液的装置,但在操作过程中对蚯蚓的利用度不高,容易伤害蚯蚓,达不到重复利用的效果,并且操作过程复杂,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在频繁的操作过程中也会对蚯蚓体腔液造成污染。
因此,开展相关的体腔液智能化提取装置研究,提高蚯蚓体腔液的提取效率和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该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能够快速的分离蚓粪并提取蚯蚓体腔液。
本发明实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包括体腔液提取箱、蚯蚓培养箱、蚯蚓排粪通道、蚯蚓汇集板,所述蚯蚓培养箱为长方体形状,上方设有电极片和水喷雾管道系统、顶部设有微电脑控制装置、蚯蚓投加口,所述正负电极片用于刺激和驱赶蚯蚓,所述蚯蚓培养箱上部的水喷雾管道系统用于保持培养箱内的湿度,所述蚯蚓投加口用于投加蚯蚓和蚯蚓所需的培养基质,所述蚯蚓汇集板用于汇集电刺激后的蚯蚓,所述蚯蚓排粪通道为遮光长方体形状,用于蚯蚓排粪和利于蚯蚓生存,所述水雾喷头用于冲洗进出蚯蚓排粪通道的蚯蚓,底部排水口用于排除冲洗后的水,所述加热管用于保持培养箱恒温且适宜蚯蚓生存的条件,所述体腔液提取箱上设有可控转机和转轴、空心管道、锥形套筒和带孔圆筒,所述可控转机和转轴用于提供动力转动带孔圆筒,便于提取蚯蚓体腔液,所述锥形套筒和带孔圆筒用于离心分离体腔液并提取蚯蚓体腔液,所述液位计用于显示蚯蚓体腔液体积。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所述微电脑控制装置连接正负电极片,调控电流的大小、方向及断开,位于蚯蚓培养箱上方;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喷雾管道系统包括有水泵、水管、水雾喷头,所述水喷雾管道系统的水雾喷头安装在蚯蚓培养箱的内部上方;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化蚯蚓体腔液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与微电脑连接,保持蚯蚓培养箱内的恒温条件,位于蚯蚓培养箱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75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