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7607.1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9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元龙;徐野;杨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帝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20/06 | 分类号: | C08F120/06;C08K3/26;C08K3/2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君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5 | 代理人: | 张燕玲 |
地址: | 511493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 灌浆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灌浆堵漏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灌浆材料由A组分、B组分和促进剂按照质量比1:1:0.06混合而成;A组分是由以下按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丙烯酸21~28份,碱性物质8~15份,蒸馏水54~65份,自制交联剂2~4份;B组分是由以下按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引发剂2~4份,蒸馏水96~98份。自制交联剂以丙烯酸和水玻璃溶液为原料反应得到,此种方法可以得到交联强度较高且弹性好的丙烯酸盐凝胶体。使用时是采用双液灌浆机将A组分和促进剂的混合物,再与B组分一起注入到渗漏或积水部位,主要应用于建筑伸缩缝渗漏水处理、土层固结和地基基础防渗帷幕的灌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灌浆堵漏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行业内防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大难题。最初的方法是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浇灌,但使用水泥灌浆存在一些难题,对于一些微小裂缝水泥的渗透比较低,难以实现完全封堵,并且水泥砂浆固化后无弹性,难以在一些伸缩缝中运用。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的问世才解决了这一难题,丙烯酸盐浆液初始粘度低,凝胶体弹性好且凝胶时间可控。因其具备这些优良性能,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在防水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目前的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大多以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作为原料,交联剂基本采用醇酸酯化法获得,最终得到的丙烯酸盐凝胶体容易失水导致弹性降低,且吸水后强度不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盐灌浆材料。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金属碳酸盐为原料并辅以纳米氢氧化镁制备丙烯酸盐,获得快速吸水的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对于交联剂则使用自制硅溶胶与丙烯酸反应得到,旨在强化丙烯酸盐交联强度,确保丙烯酸盐凝胶体失水后的弹性以及凝胶体强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丙烯酸盐灌浆材料,所述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由A组分、B组分和促进剂按照质量比1:1:0.06混合而成;
所述A组分是由以下按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丙烯酸21~28份,碱性物质8~15份,蒸馏水54~65份,自制交联剂2~4份;其中碱性物质是轻质碳酸钙、碳酸氢钠和纳米氢氧化镁,自制交联剂是由丙烯酸和水玻璃反应制备而成;
所述B组分是由以下按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引发剂2~4份,蒸馏水96~98份;其中引发剂为过硫酸盐或有机过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促进剂为有机胺,优选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和四甲基乙二胺中的至少一种,更加优选为三乙醇胺。
所述水玻璃为模数2.60~2.90,二氧化硅的含量为25.7%,氧化钠的含量为10.2%,20℃密度为1.436~1.465g/cm3。
所述碱性物质优选为轻质碳酸钙,碳酸氢钠,纳米氢氧化镁;所述引发剂优选为过硫酸钠。
所述纳米氢氧化镁粒径在1~10纳米范围内,且纯度在98%以上,且无结块的固体氢氧化镁粉末。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由100质量份的A组分、100质量份的B组分和6质量份的促进剂混合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按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丙烯酸21~28份,轻质碳酸钙2~4份,碳酸氢钠1~3份,纳米氢氧化镁5~8份,自制交联剂2~4份,蒸馏水54~65份;B组分是由以下按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过硫酸钠2~4份,蒸馏水96~98份。
上述的一种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帝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帝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76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