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电路和电力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8198.7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2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本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思凌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贾会玲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电路 电力 终端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和电力终端,充电电路包括:充电模块、电压反馈模块和电压校准模块,其中,充电模块、电压反馈模块以及电压校准模块分别用于与待充电装置相连,且,充电模块、电压校准模块分别与电压反馈模块相连;电压校准模块用于获取本次充电结束时待充电装置的第一终止电压,根据第一终止电压和预设的目标终止电压,确定电压反馈模块的调整参数,并按照调整参数对电压反馈模块进行调整;电压反馈模块还用于在下一次充电时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和待充电装置的电压大小生成反馈信号,以对待充电装置的终止电压进行校准。如此,提高了待充电装置的终止电压的精度,在不发生过冲现象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待充电装置的容量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和电力终端。
背景技术
宽带电力线载波HPLC通信模块中,需要利用超级电容充放电管理机制来实现停电上报的功能。超级电容充电一般采用恒流(CC)恒压(CV)的充电方式,该方式在充电初期采用恒定的大电流充电,当电容电压达到预设充电终止电压时,充电电流减小至零,并维持电容电压为预设充电终止电压不变,即从恒流模式转换到恒压模式。
恒压充电后期,超级电容的预设充电终止电压需要精确控制。如果预设充电终止电压偏低,会导致超级电容容量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如果预设充电终止电压偏高,超出超级电容的额定工作电压就会出现过充现象,从而导致电容容量减小、寿命缩短的问题。基于LDO结构的恒流恒压型超级电容充电电路,一般能实现5%左右的电压精度。即,为了不超过超级电容的额定电压,设置的充电终止电压为超级电容的额定电压的95%左右,以通过牺牲部分容量利用率来避免出现过冲现象。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和电力终端,以实现在不发生过冲现象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待充电装置的容量利用率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包括:充电模块、电压反馈模块和电压校准模块,其中,所述充电模块、所述电压反馈模块以及所述电压校准模块分别用于与待充电装置相连,且,所述充电模块、所述电压校准模块分别与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相连;
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充电装置的电压大小生成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充电模块;
所述充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所表征的反馈电压与参考电压的关系,对所述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所述电压校准模块,用于获取本次充电结束时所述待充电装置的第一终止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终止电压和预设的目标终止电压,确定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调整参数,并按照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电压反馈模块进行调整;
所述电压反馈模块,还用于在下一次充电时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和所述待充电装置的电压大小生成反馈信号,以对所述待充电装置的终止电压进行校准。
可选地,所述电压反馈模块包括依次串联的可调电阻阵列、第一固定电阻和第二固定电阻;其中,所述可调电阻阵列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一端相连,所述可调电阻阵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固定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模块、所述第二固定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固定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压校准模块,用于根据本次充电结束时所述待充电装置的第一终止电压和预设的目标终止电压的差值,确定所述可调电阻阵列中的电阻调整值。
可选地,所述可调电阻阵列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电阻和依次串联的N个开关,所述N个电阻与所述N个开关一一并联;
所述电压校准模块包括N个输出端口,所述N个输出端口与所述N个开关一一相连;
所述电压校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阻调整值,分别确定所述N个输出端口的输出信号,所述输出端口的输出信号用于控制与所述输出端口相连的开关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思凌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思凌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81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