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对称双通道进气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50187.2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2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马力;李斌;孟宇鹏;朱守梅;彭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王雪芬 |
地址: | 10007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对称 双通道 道出 口反压 调节 测量方法 | ||
1.一种轴对称双通道进气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设计一种测量装置实现,该测量装置设计为包括: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作动装置(2)、外通道可动环(3)、外通道固定环(4)、外机匣后段(5)、测量耙(6)、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机匣后段(10)、内通道可动锥(11)、内通道作动装置(12)、后端支板(13);
其中,所述外机匣前段(1)、外机匣后段(5)通过法兰连接,组成外机匣;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机匣后段(10)通过法兰连接,组成内机匣;测量耙(6)同时具备内、外通道的测点,用于对内、外通道流场进行测量,并将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前段(8)连接起来;后端支板(13)将外机匣后段(5)、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后段(10)连接起来;
所述外通道作动装置(2)固定在外机匣前段(1)上,置于外机匣外,与外通道可动环(3)连接;外通道可动环(3)与外机匣的外机匣前段(1)、外机匣后段(5)之间均为摩擦接触;外通道固定环(4)与外通道内机匣(7)连接;内通道作动装置(12)通过后端支板(13固定,置于装置中央,并与内通道可动锥(11)连接,内通道可动锥(11)与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之间为摩擦接触;
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可动环(3)、外通道固定环(4)、外机匣后段(5)、外通道内机匣(7)围成的环形通道为外通道,气流通过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内机匣(7)之间组成的外通道入口进入,通过外机匣后段(5)、外通道内机匣(7)之间组成的外通道出口流出;外通道作动装置(2)用于驱动外通道可动环(3)沿外机匣做轴向运动;可通过外通道可动环(3)、外通道固定环(4)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调节外通道节流程度,进而通过测量耙(6)在外通道的测点对外通道流场进行测量;
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可动锥(11)围成的圆形通道为内通道,气流通过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部形成的内通道入口进入,经过镂空结构的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由外通道内机匣(7)内部形成的内通道出口流出;内通道作动装置(12)用于驱动内通道可动锥(11)沿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做轴向运动;可通过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可动锥(11)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调节内通道节流程度,进而通过测量耙(6)在内通道的测点对内通道流场进行测量;
基于该装置实现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需要外通道单独测量时,内通道不做作动调整,对外通道可动环(3)进行位置调节,外通道通过调节外通道可动环(3)前后移动,改变外通道固定环(4)、外通道可动环(3)间的通道面积,形成不同程度的节流,实现外通道反压调节,进而通过测量耙(6)的外通道部分对外通道流场进行测量;外通道可动环(3)在最上游位置时,外通道节流程度最小;外通道可动环(3)在最下游位置时,与外通道固定环(4)接触,外通道节流程度最大;
需要内通道单独测量时,外通道不做作动调整,对内通道可动锥(11)进行位置调节,内通道通过调节内通道可动锥(11)前后移动,改变内机匣、内通道可动锥(11)间通道面积,形成不同程度的节流,实现内通道反压调节,进而通过测量耙(6)的内通道部分对内通道流场进行测量;内通道可动锥(11)在最上游位置时,可将气流流经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的镂空面积调整为最小,此时内通道节流程度最大;内通道可动锥(11)在最下游位置时,可将气流流经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的镂空面积调整为最大,此时内通道节流程度最大;
模态转换过程中,内、外双通道同时工作,则两个通道同时进行作动调整,内通道通过调节内通道可动锥(11)前后移动,改变内机匣、内通道可动锥(11)间通道面积,形成不同程度的节流,实现内通道反压调节;外通道通过调节外通道可动环(3)前后移动,改变外通道固定环(4)、外通道可动环(3)间通道面积,形成不同程度的节流,实现外通道反压调节;通过改变外通道可动环(3)及内通道可动锥(11)的位置,按外、内通道的节流程度范围进行调节,实现同时控制内、外两个通道的节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测量耙(6)、后端支板(13)、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外通道作动装置(2)、内通道作动装置(12)之外,各零件均为轴对称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01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