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50442.3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2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郑小平;李顺峰;王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L27/26;H04L25/06 |
代理公司: | 东莞恒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2 | 代理人: | 韩丹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可见 光通信 系统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相关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基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通信领域,解决LED非线性失真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将原始数据信号串/并转换得到并行信号数据,将并行信号数据调制处理成具有厄密特共轭Hermitian对称形式的信号,该信号经过IFFT变换后加CP循环前缀形成M个第二信号子块,对第二信号子块进行并/串转换后得到M个串行信号数据,对M个串行信号数据进行部分线性压扩变换,得到M个压缩信号,将M个压缩信号进行D/A数模转换,得到M个模拟信号,在M个模拟信号上叠加最优直流偏置信号,得M个单极性信号,将M个单极性信号转换成DCO‑OFDM光信号,通过可见光信道发送给数据接收端,降低可见光通信系统中LED非线性失真的影响,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国内的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了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的关键技术研究。总体来说VLC研发与产业化现状有以下特点:1)、虽国内外已经研制了一批高速VLC系统,但离标准化、工程化还有较大距离;2)、国内外VLC产业尚处于初级发育阶段,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庞大照明产业规模的国家之一,潜在产业价值巨大,未来市场前景广阔;3)、国内外VLC标准化工作虽已开展,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化提案,有利于我国参与甚至主导可见光通信的标准化进程。
现有技术中由于LED的电光转换非线性和有限的动态范围导致传输特性呈现非线性特性,造成信号失真,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比较高,降低系统性能,而LED的单向导电特性要求OFDM输入序列具有共轭反对称结构,增加了序列之间的相关性,使得OFDM系统的高峰均比问题更为严重,更易导致信号非线性失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基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LED的电光转换非线性和有限的动态范围导致传输特性呈现非线性特性,造成信号失真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基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获取原始信号数据,对所述原始信号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并行信号数据;
对所述并行信号数据进行调制,得到调制信号;
将所述调制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具有厄密特共轭Hermitian对称形式的信号;
将所述厄密特共轭Hermitian对称形式的信号进行IFFT变换,得到N点时域实信号;
将N点所述时域实信号分成M个第一实信号子块,每个所述第一实信号子块包含相同数量的时域实信号;
在每个所述第一实信号子块前插入对应的CP循环前缀,得到M个第二实信号子块;
将M个所述第二实信号子块进行并/串转换,得到M个串行信号数据;
将M个所述串行信号数据进行部分线性压扩变换,得到M个压缩信号;
对M个所述压缩信号进行D/A数模转换,得到M个模拟信号;
在M个所述模拟信号上加最优直流偏置信号,得到M个单极性信号;
将M个所述单极性信号转换成DCO-OFDM光信号,将所述DCO-OFDM光信号通过可见光信道发送给数据接收端,供所述数据接收端对所述DCO-OFDM光信号进行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基于可见光调制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未经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04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