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缝管双向聚能爆破装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50802.X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3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钟明寿;周健南;孔新立;谢兴博;刘影;刘强;纪冲;耿汉生;陈一曦;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1/08 | 分类号: | F42D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缝管 双向 爆破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缝管双向聚能爆破装药结构,属于炸药爆破技术领域;其包括插设在炮孔内的套管、同轴设置在套管内的的药型罩以及填充在药型罩内的炸药,所述套管两侧沿着轴向开设有贯通的切缝,所述两条切缝的中线与套管轴线共面,所述药型罩临近切缝的两侧向内呈V形凹陷形成楔形聚能槽,所述药型罩外侧棱边与套管内壁之间通过轴向的支撑隔板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切缝管双向聚能爆破装药结构能够将爆轰能量集中到具体的方向,提高了爆炸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对其他方向岩体的损伤,便于形成光滑的壁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缝管双向聚能爆破装药结构,属于炸药爆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类大型地下岩体工程日渐增多;在大断面隧道掘进爆破中,壁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炸药在岩体内爆炸将开挖范围内的岩体爆破下来的同时,必然要对保留岩体造成损伤和破坏,从而使保留岩体的力学性能劣化,对保留岩体破坏的最直接表现就是造成超挖;
经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光面爆破原理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决定了它的不足:光面爆破周边孔采用不耦合装药降低对孔壁的破坏作用,从而形成比较整齐的壁面,但这在松软、裂隙发育的岩层中效果不是很明显;不耦合装药爆破后在孔壁周围的作用力相同,除了能够形成理想裂隙外,还会在炮孔其他方向形成裂隙,难以形成光滑壁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切缝管双向聚能爆破装药结构能够将爆轰能量集中到具体的方向,提高了爆炸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对其他方向岩体的损伤,便于形成光滑的壁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切缝管双向聚能爆破装药结构,其包括插设在炮孔内的套管、同轴设置在套管内的的药型罩以及填充在药型罩内的炸药,所述套管两侧沿着轴向开设有贯通的切缝,所述两条切缝的中线与套管轴线共面,所述药型罩临近切缝的两侧向内呈V形凹陷形成楔形聚能槽,所述药型罩外侧棱边与套管内壁之间通过轴向的支撑隔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为双层包括外层与内层,所述支撑隔板设置在内层与药型罩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两端密封且外层内层之间设有第一水袋。
进一步地,所述药型罩与内层之间设有第二水袋。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两端设有第三水袋,靠近炮孔开口的第三水袋外部还设有炮泥。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为PVC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药型罩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聚能槽的顶角为r且80°≤r≤90°。
进一步地,所述炮孔直径为,所述药型罩内部宽度为B,套管外圆直径为 A,则B=Rb-A/2。
进一步地,所述药型罩厚度为h且0.05B≤h≤0.08B。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套管外层为PVC材质且沿轴向设有切缝,爆炸时,炸药产生的爆轰能量使切缝处的的岩石较早受到较大的爆炸载荷作用,导致该处的径向裂缝优先于其他区域扩展,对整体爆炸成型起到了导向作用;
2、本技术方案药型罩设有内凹的楔形聚能槽且顶角接近直角,当爆轰波前进到楔形聚能槽槽面时,其爆轰产物则沿着与聚能槽槽面垂直的方向飞出,聚集在锥形的中轴线上,能够使爆炸能量更集中,爆炸破坏作用更好;
3、本技术方案设有水袋,能够使爆轰能量更加集中在切缝方向上,对其他方向上的爆轰能量有瞬间缓冲和抑制作用,减少了冲击波对炮孔壁的破坏程度, 减少了随机裂纹生成的机会,确保了爆轰面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08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