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缸孔珩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1073.X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8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吕昆仑;栾尚菲;闵信来;洪超;李晶君;左静静;郝吉春;吴俊;周韬;白洋;张应淳;郑长喜;姜伟;乔启田;周林华;李光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无锡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艾格索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02 | 分类号: | B24B33/02;B24B33/06;B24B33/08;B24B33/10;B24B41/06;B24B5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陆旦华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缸孔珩磨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缸孔珩磨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立柱,立柱上设置支撑平台,位于支撑平台下方的底座上设置转台;所述转台上设置定位夹具;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设置相配合的滑动平台,滑动平台上设置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上端设置冲程电机和涨刀驱动装置,所述冲程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冲程丝杠,冲程丝杠通过联轴器和衬套连接珩磨轴;所述上支架的下部设置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连接珩磨轴从而驱动珩磨轴转动;所述珩磨轴的下端依次连接分气环和珩磨连接杆,珩磨连接杆的下端连接珩磨刀具。本发明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珩磨杆及珩磨刀具上下冲程运动,上下换向点位置稳定精准;并降低气路漏气风险,换刀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缸孔珩磨机,属于珩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珩磨加工工艺主要应用于发动机、液压阀体、轴承等制造业零部件的孔的精加工,珩磨机作为现代精密制造机械领域的常用设备,通过珩磨砂条对零件的孔表面缸孔进行珩磨精加工,来保证缸孔的几何精度、微观精度等。比如的发动机缸体缸孔的直径、圆度(要求8)、圆柱度(10μ)等几何精度和缸孔表面微观精度如缸孔表面粗糙度(Rk 0.4-0.8μ,Rpk0.3μmax,Rvk 0.8-2.0μ,Mr1 15% Max,Mr2 65%-85%)要求等缸体最为重要的特征尺寸,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高精度产品特征要求,需要利用珩磨机通过珩磨刀具的旋转及上下往复运动、珩磨砂条径向涨出的进给运动及涨刀力对缸孔的内孔表面进行珩磨加工。
现有的珩磨机床在对发动机缸体的缸孔珩磨加工时,通常采用人工将发动机缸体放置在定位夹具上,粗珩、半精珩、精珩等珩磨工序布置在同一个加工工位上,珩磨刀具标定环规外置,通过液压油缸来驱动珩磨轴上下往复运动、珩磨刀具的进气口外置(换刀需要时需要插拔气管)等方式珩磨发动机缸体的缸孔,存在加工效率低、珩磨加工质量不稳定、人工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现有的珩磨机床,夹紧装置的夹紧点固定布置,无法柔性调整夹紧点位置来优化薄壁缸孔受力变形的形貌;喷淋系统与夹紧装置分开布置,增加了设备空间,浪费了冷却液,冷却和润滑效果有限;无单独配置冷却液或三级冷却液过滤装置,过滤精度不高,导致冷却液润滑和冲涮效果不明显,易出现缸孔表面容易划伤等质量问题;现有的珩磨机没有配置顶部维修平台,顶部的伺服电机、滑台、油缸等维护不便,人机工程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缸孔珩磨机解决上述问题。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缸孔珩磨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立柱,立柱上设置支撑平台,位于支撑平台下方的底座上设置转台;所述转台上设置定位夹具;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设置相配合的滑动平台,滑动平台上设置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上端设置冲程电机和涨刀驱动装置,所述冲程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冲程丝杠,冲程丝杠通过联轴器和衬套连接珩磨轴,冲程电机能够驱动珩磨轴做轴向进给运动;所述上支架的下部设置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连接珩磨轴从而驱动珩磨轴转动;所述珩磨轴的下端依次连接分气环和珩磨连接杆,珩磨连接杆的下端连接珩磨刀具;所述滑动平台的下端设置下支架,下支架上设置驱动油缸和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设置滑动支架,驱动油缸能够带动滑动支架上下移动,所述滑动支架上固定设置标定环和夹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珩磨连接杆包括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连接轴,所述上连接杆的上部连接上连接套,上连接套内的头部通过固定销连接第一球头万向节,第一球头万向节的上下端分别设置顶部球面垫和底部球面垫,上锁紧螺母与上连接杆螺纹连接,通过调整上锁紧螺母的拧紧扭矩能够调整第一球头万向节、顶部球面垫和底部球面垫之间的夹紧力;下调节螺母与第一球头万向节的下部螺纹连接;
所述上连接杆与第一球头万向节螺纹连接,第一球头万向节的上中部嵌入导向衬套,通过设置上卡箍和下卡箍对导向衬套进行限位,导向衬套内设置机械涨刀杆,导向衬套的内六角通道与机械涨刀杆的六角外形相配合;
所述上连接杆与连接轴的上端螺纹连接,连接轴下端与第一衬套螺纹连接,第二球头万向节通过第一连接柱销分别与下连接杆和第一衬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无锡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艾格索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无锡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艾格索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10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