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水砂层大直径顶管群进出洞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51544.7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峰;余世祥;曹广勇;袁正璞;林键;杨祖兵;詹杰;沃云舟;王伟超;邓文杰;张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00;E21D11/1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层 直径 顶管群 进出 加固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富水砂层大直径顶管群进出洞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连续墙、高压旋喷桩,所述地下连续墙设置在始发井和接收井的边缘位置处,所述地下连续墙深度至顶管机底部标高以下;在所述始发井和所述接收井内侧中部设置钻孔灌注桩,所述钻孔灌注桩与所述地下连续墙同深度,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采用横撑支撑,所述横撑和所述钻孔灌注桩固定连接;所述高压旋喷桩设置在顶管群进出洞及所述地下连续墙外侧,所述高压旋喷桩设置为梅花式咬合的排状结构,与所述地下连续墙并行布置,且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设置间距,所述高压旋喷桩深度超出顶管机底部,宽度沿所述地下连续墙超出顶管机;
所述顶管群进出洞的洞口设置止水圈,所述止水圈内嵌在内衬结构和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所述内衬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向工作井延伸的混凝土加固结构;所述止水圈包括预埋钢环、压板、橡胶圈和安装钢环,所述压板和所述橡胶圈设置在所述预埋钢环和所述安装钢环之间,在设置所述围护结构时,预埋所述预埋钢环,所述预埋钢环内部凿除后形成预留洞口,所述预埋钢环的内径同预留洞口一样大小;所述预埋钢环内设置环形钢筋混凝土保护圈,所述橡胶圈设置在所述工作井一侧,并通过所述压板对所述橡胶圈进行压紧;
所述高压旋喷桩及所述地下连续墙外侧均匀设置有降水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砂层大直径顶管群进出洞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续墙厚度为0.6m~1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砂层大直径顶管群进出洞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群进出洞前方地表土层进行加固硬化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砂层大直径顶管群进出洞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埋深超出顶管机群底部标高的10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砂层大直径顶管群进出洞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旋喷桩群的宽度超出顶管机宽度的一半,所述高压旋喷桩深度超出顶管机底部5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砂层大直径顶管群进出洞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旋喷桩高度超出顶管机标高的一倍,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间距为0.5m。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富水砂层大直径顶管群进出洞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确定加固要求及区域;
S2,地表加固处理;
S3,工作井内加固处理;
S4,顶管进出洞端头加固;
S5,顶管进出质量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在场区边缘沿着地下水流势走向均匀对称设置所述降水井,所述降水井深度为顶管机顶进隧道底部以下10m;所述降水井设置完成后进行地表整平,加固采用对场区清理并对地表注浆硬化处理,注浆采用水泥单浆液。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在工作井外缘进行所述地下连续墙施工,所述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在所述工作井内部中心对称施工所述钻孔灌注桩,所述钻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后采用三序成槽的方式进行所述工作井的开挖,开挖采用分步开挖,由两边向中间对称开挖,在开挖设计标高后设置所述横撑,并施工工作井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未经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15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