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2976.X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4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华;万明明;梁翠;周晓锋;庄佩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湾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8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钟子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分子 诊断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内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反应组件和拍摄组件;所述反应组件包括固定部、反应部和背景板,固定部用于放置待测样品;反应部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待测样品进行测试反应的反应腔,所述反应部相对所述固定部移动设置;背景板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反应部远离所述拍摄组件的一侧;其中,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反应部贴合时,所述反应腔密封,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待测样品位于所述反应腔内;在所述反应部与所述固定部分离时,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待测样品位于所述背景板与所述拍摄组件之间。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简单,可以快速便捷的进行检测,尤其适用于分子诊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学测试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分子诊断主要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由于分子诊断可以从基因层次进行检测,因此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优势较为明显,可在感染初期识别病毒或者提早确认基因缺陷,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诊断服务,主要应用于遗传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检测与诊断。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基因检测的技术进步,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增长,分子诊断新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得到飞速发展。临床诊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分子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而现有技术实施时间很长。为产生足够的检测信号,需要很多小时或很多天来生产足够的生物目标物。用于病原体检测、代谢物测定或核酸序列检测的扩增步骤,通常需要昂贵的实验室仪器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使用仪器。基于聚合酶的聚合酶链式反应仪,需要小心处理不稳定的试剂,必须特别谨慎以防止样品间污染。且仪器昂贵又复杂。这些昂贵而复杂的技术很难满足现在飞速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结构简单,能够快速检测待测样品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内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反应组件和拍摄组件;反应组件包括固定部、反应部和背景板,固定部用于放置待测样品;反应部形成有用于使待测样品进行测试反应的反应腔,反应部相对固定部移动设置;背景板设置于固定部和反应部远离拍摄组件的一侧;其中,在固定部与反应部贴合时,反应腔密封,放置于固定部上的待测样品位于反应腔内;在反应部与固定部分离时,放置于固定部上的待测样品位于背景板与拍摄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反应部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对反应腔进行加热。
其中,固定部和反应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反应部和/或固定部滑动设置于连接杆,以使得固定部和反应部可相对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连接杆连接于壳体底部,反应部位于固定部和壳体底部之间,连接杆设置有联动装置,以控制反应部远离或靠近固定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连接杆连接于壳体底部,反应部位于固定部和壳体底部之间,连接杆设置有联动装置,以控制固定部远离或靠近反应部。
其中,背景板连接于固定部远离拍摄组件的一侧。
其中,反应部远离拍摄组件的一侧连接有支撑座,在固定部与反应部贴合时,背景板与支撑座贴合。
其中,壳体顶部对应固定部设置有开窗,开窗用于将待测样品放置于固定部。
其中,拍摄组件与PC端建立通信,将拍摄到的图像信息传输至PC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拍摄组件为可曝光式图像采集装置。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拍摄组件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以及设置于图像采集装置周围的照明光源,使得至少在图像采集装置工作时,照明光源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湾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湾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29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