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控单元通用自动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2983.X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2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光辉;何燕平;郑挺;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贾年龙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通用 自动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控单元通用自动测试系统,包括测控计算机、以太网交换机、CAN模块、程控可编程电阻箱、程控电源组和测试软件,程控可编程电阻箱、程控电源组分别与以太网交换机通信连接,以太网交换机与测控计算机连接,CAN模块与测控计算机连接;基于测试软件通过网络通讯控制程控可编程电阻箱和程控电源组模拟产生各种工况的输入信号,对环控单元进行自动测试并生成测试报告;通过测试软件配置不同的输入信号,对同类不同型号的产品环控单元进行测试等;本发明使单套环控单元测试时间缩短了80%,避免了输入信号人为误差,规范了测试过程,提高了测试精度和生产效率,满足了环控单元批量化生产需求,有利于商业上取得极大成功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自动测试领域,更为具体的,涉及一种环控单元通用自动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环控单元是机载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机载电子设备提供环控冷却条件,保证设备温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充分发挥电子设备的能力。它由空气制冷系统、液体循环系统和参数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环控单元的工作原理为:参数控制系统的环控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测量制冷系统中涡轮入口温度、出口温度、液位和液体循环系统中液体温度、液位、液压的信息。其中温度传感器输出为电阻信号,电阻信号再通过惠斯登电桥转化为电压信号,由信号处理电路处理,转换为标准的0~5V电压模拟量;液位、液压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这些电压信号都送入环控计算机的模拟量输入通道。环控计算机采集电压模拟量后,再进行软件滤波、线性化等处理得到外部准确的信息。环控计算机根据温度控制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送至空气制冷系统和液体循环系统等执行机构,使环控单元各部件能够按照系统需求协调一致工作从而保证机载电子设备的温度在允许范围之内。同时,通过CAN总线实时感知环控单元的液位信号、液压信号、各测试点的温度值以及检测出的工作状态、报警信号。
现有测试方法采用人工设置可变电阻箱输出电阻代替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精度为0.1Ω,可调范围为0~2000Ω,共有3种工况,15个设置值;采用人工设置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代替液位、液压传感器输出,精度为0.1V,电压范围为0~28V,共有5种工况,10个设置值;环控单元的工作状态和测试结果等通过CANTest通用测试软件监控CAN报文,再根据软件接口定义人工观察,手动转换得到测试结果。
随着电子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使环控单元生产数量激增。现有测试系统仅能满足研制试制过程中少量产品的测试能力,无法适应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控单元通用自动测试系统,可以实现测试系统产生的测试信号一致,满足环控单元批量生产的需求,且使单套环控单元测试时间缩短了80%,避免了输入信号人为误差,规范了测试过程,提高了测试精度和生产效率,满足了环控单元批量化生产需求,有利于在商业上取得极大成功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环控单元通用自动测试系统,包括:
测控计算机、以太网交换机、CAN模块、程控可编程电阻箱、程控电源组和测试软件,所述程控可编程电阻箱、程控电源组分别与以太网交换机通信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机与测控计算机连接,所述CAN模块与测控计算机连接;基于测试软件通过网络通讯控制程控可编程电阻箱和程控电源组模拟产生各种工况的输入信号,对环控单元进行自动测试并生成测试报告;通过测试软件配置不同的输入信号,对同类不同型号的产品环控单元进行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软件包括仪器管理模块、通讯接口管理模块、测试管理控制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所述仪器管理模块,用于完成上电CAN 模块、程控可编程电阻箱、程控电源组在线检测;所述通讯接口管理模块,用于管理CAN通讯和网口通讯;所述测试管理控制模块,用于完成开始、中断和人机交互提示;所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过程数据记录、生成检测报告和浏览检测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软件包括测试项目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29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