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堵漏结构的压力控制设备及其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5354.2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7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健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B41/00;F04B37/10;F04B4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7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堵漏 结构 压力 控制 设备 及其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堵漏结构的压力控制设备及其实施方法,属于压力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平台以及支撑架,工作平台一旁设有压力罐,均设在支撑架内,工作平台上分别安装有滑动机构和感应器,感应器感应滑动机构位置,支撑架的四个面上安装有可与工作平台相接,并封闭压力罐的密封板,齿轮的齿状结构可以增大与压力罐之间的压力点,在齿轮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弧套移动,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处于竖直的位置,则弧套沿着压力罐上下滑动,在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处于水平的位置,则弧套沿着压力罐自转,气囊发生膨胀,其膨胀的部位正好将漏孔的位置覆盖,从而实现快速的堵漏,等待后续的修理人员进行修理,为修理的时间提供缓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控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堵漏结构的压力控制设备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井漏不仅延误钻井时间,损失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可能导致井塌、卡钻、井喷等一系列复杂情况与故障,甚至导致井眼报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长庆地区的延长、刘家沟、洛河组地层裂缝发育,承压能力低,易发生大型漏失,造成了堵漏周期长,延长了钻井周期,加大了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这些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目前现场采用措施的是在漏失层挤入粘稠的堵漏浆,提高地层的整体承压能力,保证后续钻井顺利进行。
而目前进行挤堵漏浆的措施是下光钻杆来完成的,钻具结构是:从井口到漏失层下的是同一尺寸的钻杆(127mm),这样做虽然保证了井下堵漏工序的安全。但是起、下钻时钻具内孔是敞开的,钻杆内压力不可控,存在井控风险,到目前为止,长庆区域已造成数起井口溢流、井喷的事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环境污染。
堵头用于在管端或管端外螺纹上以盖堵管子的管件,用来封闭管路,在管道或容器出现泄漏时,人员会使用堵头进行堵漏。
专利号CN201520182822.6的公布了一种管道堵漏装置,两套堵漏机构通过卡架对称固定在管道上,调节螺杆与堵漏板配合堵住泄漏点,在发现管道泄露时无需停止输送即可立即堵住泄漏点。
上述管道堵漏装置不足之处在于:1、不具备泄压功能,漏点的压力较大,导致堵漏装置不易安装,2、泄压能力不可调节,泄压后无法进行调节,进行封堵,3、防护功能较差,不能对进入管体内部的液体进行过滤和排出的液体进行处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堵漏压力控制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堵漏结构的压力控制设备及其实施方法,在齿轮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弧套上下移动或者弧套沿着压力罐自转,气囊发生膨胀,其膨胀的部位正好将漏孔的位置覆盖,从而实现快速的堵漏,等待后续的修理人员进行修理,为修理的时间提供缓冲,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堵漏结构的压力控制设备,包括工作平台以及支撑架,工作平台一旁设有压力罐,均设在支撑架内,工作平台上分别安装有滑动机构和感应器,感应器感应滑动机构位置,支撑架的四个面上安装有可与工作平台相接,并封闭压力罐的密封板;压力罐的侧壁上固定有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流量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压力罐的流量开启或者闭合,并在外部套在滑动的堵漏机构,用于堵住压力罐。
进一步地,滑动机构包括侧板、滑槽、滑杆、支柱、电动滑轨和抵杆,侧板设有两组,分别沿着工作平台的边沿设置,侧板的顶面沿长度方向加工滑槽,滑杆置于滑槽内固定,支柱的两端横跨工作平台套在滑杆上,沿着滑槽滑动,并且电动滑轨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柱的侧壁上,抵杆的一端与电动滑轨相接,一端位于支柱的下方,并且支柱与抵杆的轴心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套筒、封口板、第一内隔板、第二内隔板、主杆和缓冲罐,套筒的一端与压力罐相接,套筒上还连接气流管,封口板嵌入套筒的另一端管口封闭,第一内隔板和第二内隔板分隔套筒内腔为左腔、中腔和右腔,缓冲罐的底部与左腔连通,压力罐与右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健,未经陈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53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