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家庭认知控制物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6671.6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2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晨;熊涵;周潮江;李响;顾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云创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17/12;G08B25/08;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蔡宗慧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家庭 认知 控制 联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家庭认知控制物联系统,首先利用所述感知设备层采集多种数据,包括设定场景下的环境图像和烟雾浓度与类型,然后传输至所述智慧家庭物联网层中的所述异常识别模块中初次识别出影响安全性的图像和数据,并将识别结果和所述感知设备层采集的对应的数据传输至所述认知控制层中的所述分心物识别模块中筛选出所述识别结果中的假的异常数据和真实的异常数据,并将对应的判断结果传输至所述惯性控制模块中,控制所述预警模块是否进行预警操作,同时将所有的识别结果和对应的预警操作保存至所述存储模块中进行存储,便于下次所述异常识别模块的直接调用,还可利用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进行远程的数据传输,降低系统误报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家庭认知控制物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与通讯和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信息化社会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住宅提出了挑战,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要求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而是更加追求安全性,但是目前的智能控制系统在家居环境的安全性的划分界限比较粗糙,划分的类型比较泛化,导致误报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家庭认知控制物联系统,降低系统误报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家庭认知控制物联系统,所述智慧家庭认知控制物联系统包括感知设备层、智慧家庭物联网层和认知控制层,所述感知设备层、所述智慧家庭物联网层和所述认知控制层彼此连接;
所述感知设备层,用于利用多种智能终端采集多种数据,并分别传输至所述智慧家庭物联网层和所述认知控制层;
所述智慧家庭物联网层,用于接收所述感知设备层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异常识别、存储、预警和传输;
所述认知控制层,用于根据所述智慧家庭物联网层的识别结果,判断所述感知设备层采集的数据是否出现假异常数据,并控制是否进行预警。
其中,所述智慧家庭物联网层包括异常识别模块和预警模块,所述异常识别模块与所述感知设备层连接,所述预警模块与所述异常识别模块和所述认知控制层连接;
所述异常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设备层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利用阈值法识别出异常数据;
所述预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认知控制层的判断结果,进行对应的预警操作。
其中,所述智慧家庭物联网层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异常识别模块和所述认知控制层连接;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异常识别模块的识别结果和所述认知控制层的分析判断结果进行标记和存储。
其中,所述认知控制层包括分心物识别模块和惯性控制模块,所述分心物识别模块与所述异常识别模块和所述感知设备层连接,所述惯性控制模块与所述分心物识别模块和所述预警模块连接;
所述分心物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异常识别模块的异常数据,结合所述感知设备层采集的对应的数据,进行假异常数据的识别判断;
所述惯性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心物识别模块的判断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预警,并控制所述预警模块。
其中,所述异常识别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和识别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与所述感知设备层连接,所述识别单元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物体识别和距离判断,同时识别出采集的烟雾类型;
所述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的结果,利用多种阈值对处理结果进行异常数据判断。
其中,所述感知设备层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和烟雾报警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和所述烟雾报警模块均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和所述分心物识别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云创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海云创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66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