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59172.2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4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冯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文红 |
主分类号: | A61B17/11 | 分类号: | A61B17/11;A61B17/3209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衡滔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吻合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吻合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吻合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吻合器本体和钉合切割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杆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外。所述吻合器本体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外。所述吻合器本体沿轴线方向的端部连接于所述钉合切割组件。所述吻合器本体外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设置有扳机。当所述吻合器处于切割工作状态,旋转所述第一连接杆、按压所述第一连接杆、旋转所述第二连接杆及拉动所述扳机,带动所述钉合切割组件进行钉合及切割。实现吻合方式一次完成,无侧切口,无二次缺血区形成,减少组织副损伤,减少吻合口漏。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临床已使用的,替代手工用于食管、胃、肠道等空腔器官连接的吻合器为内翻圆环形,也有已经申请专利的外翻环形吻合器;也有利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完成“倒T”型吻合。存在以下缺陷:增加胃肠道损伤及术野污染机会;圆形吻合器吻合创口位于管腔内,内翻组织较多(颈部常用圆形吻合器外径21mm及25mm,完成吻合后管腔内径分别约12.4mm及16.4mm),近期容易造成出血、异物残留、吻合口瘘;远期腔内吻合环瘢痕形成,管腔通畅度降低,致管腔狭窄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吻合器,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吻合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吻合器本体和钉合切割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杆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外。所述吻合器本体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外。所述吻合器本体沿轴线方向的端部连接于所述钉合切割组件。所述吻合器本体外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设置有扳机。当所述吻合器处于切割工作状态,旋转所述第一连接杆、按压所述第一连接杆、旋转所述第二连接杆及拉动所述扳机,带动所述钉合切割组件进行钉合及切割。
进一步地,上述吻合器还包括扳机固定件、把手。所述扳机通过所述扳机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吻合器本体外。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吻合器本体外且与所述扳机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吻合器还包括移动滑槽、压出件。所述移动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内。所述压出件设置于所述吻合器本体内且与所述钉合切割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压出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一压出连接环。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移动滑槽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一压出连接环均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外且位于所述吻合器本体内。所述钉合切割组件包括第一钉合部件和第一切割部件。所述吻合器还包括压出件连接杆、第二压出连接环、第三压出连接环、连杆固定件、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第一主扣合件、第一副扣合件、第二主扣合件和第二副扣合件。所述压出件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压出件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压出连接环与所述第二压出连接环抵接。所述第一压出连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外且位于所述吻合器本体内。所述第二压出连接环、所述第三压出连接环均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外且位于所述第一钉合部件内。所述第三压出连接环依次与所述连杆固定件、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一钉合部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表面抵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切割部件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出连接环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钉合部件连接。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出连接环连接,所述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钉合部件连接。所述第一主扣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钉合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副扣合件设置与靠近所述第一主扣合件方向的所述第一切割部件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一主扣合件扣合于所述第一副扣合件。所述第二主扣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副扣合件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方向的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二主扣合件所述第二副扣合件,所述压出件与所述第二压出连接环及所述第三压出连接环连接,组成由所述第一连接杆控制旋转的可旋转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文红,未经冯文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91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厂矿铁路自动摘钩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层冷凝蒸发器氧换热单元导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