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硫化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9207.2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1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宾;柴永明;吕鸿洋;刘晨光;张明东;潘原;李奕川;柳云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1J27/043 | 分类号: | B01J27/043;B01J37/20;C10G47/06;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化 油溶性多 金属 复合 催化剂 制备 应用 方法 | ||
1.一种自硫化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多碳醇钠与二硫化碳反应制得的烷基二硫代碳酸钠;所述多碳醇钠中的碳原子数为4~16;
(2)所述烷基二硫代碳酸钠与Ⅷ族金属铁源、钴源和镍源的混合溶液反应制得多金属复合催化剂前驱物;所述烷基二硫代碳酸钠/(金属镍、铁、钴之和)摩尔比=2~4/1;所述镍源为硝酸镍、乙酸镍、碱式碳酸镍、氯化镍、硫酸镍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钴源为硝酸钴、乙酸钴、碱式碳酸钴、氯化钴、硫酸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铁源为硝酸铁、乙酸铁、氯化铁、硫酸铁中的一种或多种;
(3)将所述多金属复合催化剂前驱物加入到助分散剂中即得到所述自硫化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硫化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多金属复合催化剂前驱物的制备步骤如下:
S101:将多碳醇升温至50~90℃,搅拌情况下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多碳醇摩尔比=1~3/1,反应温度50~110℃,反应时间0.5~6小时,制得多碳醇钠;
S102:将制备的多碳醇钠加入二硫化碳中,多碳醇钠/二硫化碳摩尔比=1/1~6,反应温度10~90℃,反应时间0.5~6小时,制得烷基二硫代碳酸钠;
S103:将镍源、钴源和铁源溶于水中制得混合溶液;
S104:将S103所得混合溶液加入S102所得烷基二硫代碳酸钠中,烷基二硫代碳酸钠/(金属镍、铁、钴之和)摩尔比=2~4/1,反应温度为50~100℃,反应时间为0.5~3小时;
S105:将S104所得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除去水相,即得到自硫化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前驱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硫化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1中多碳醇为C4-C16的脂肪醇、苯酚、烷基取代的芳香醇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硫化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以及S103中的铁源、钴源、镍源的摩尔比=1:(1~5):(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硫化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助分散剂为催化裂化柴油、催化裂化油浆、催化裂化汽油、石脑油、直馏柴油、直馏蜡油、焦化柴油、加氢裂化蜡油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硫化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助分散剂/多金属复合催化剂前驱物=1~10/1(g/g)。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自硫化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用于含有高金属、高残炭、高粘度的劣质重油浆态床加氢裂化工艺,或者用于废润滑油的浆态床加氢预处理净化提纯工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劣质重油包括减压渣油、常压渣油、高粘度稠油、煤焦油和页岩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劣质重油浆态床加氢裂化工艺时,催化剂用量以金属镍计为50~1000μg/g,以金属钴计为50~500μg/g,以金属铁计为50~200μg/g,浆态床加氢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反应压力5~25MPa、反应温度360~460℃、体积空速0.2~1.5h-1、氢油体积比200~100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溶性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废润滑油的浆态床加氢预处理净化提纯工艺时,催化剂用量以金属镍计为50~500μg/g,以金属钴计为50~300μg/g,以金属铁计为50~100μg/g,浆态床加氢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反应压力5~15MPa、反应温度360~420℃、体积空速0.5~2.0h-1、氢油体积比200~5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92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生产用的液体冷却装置
- 下一篇:基于特征点重投影的单眼虹膜匹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