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柯萨奇A组4型病毒突变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1438.7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6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申硕;魏真妮;吴杰;卢佳;钱莎莎;麦健仪;王泽鋆;孟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A61K39/125;A61P31/14;A01K67/02;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430207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柯萨奇 病毒 突变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柯萨奇A组4型病毒突变株及其应用,包括强毒力突变株和弱毒力突变株,所述强毒力突变株中单独或任意组合的含有如下位点:VP1蛋白:112D、3D蛋白的突变:3I、404W、406K。所述弱毒力突变株中单独或任意组合的含有如下位点:VP1蛋白:112E、3D蛋白:3M、404R、406R。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柯萨奇A组4型病毒突变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普通症状为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的皮疹、斑丘疹、疱疹[1],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与肺水肿、心肌炎等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可导致死亡[2-3]。HFMD在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波及范围广。2008年5月2日,中国卫生部将HFMD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根据文献报道,EV-71、CV-A6、CV-A10、CV-A16、CV-A4是引起HFMD的主要病原体[5]。
柯萨奇病毒A组4型(CV-A4)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A(Enterovirus),人肠道病毒A组亚群,为无包膜,正二十面体衣壳,单股正链RNA病毒[6]。其基因组全长为7434个碱基,仅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四个结构蛋白(VP4、VP2、VP3、VP1)和7个非结构蛋白[7]。能在乳鼠上表现出典型的致病性,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泡疹性咽峡炎、皮疹、病毒性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多种疾病,其中以无菌性脑膜炎和手足口病最为常见[8-9]。通过CV-A4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范围来看,CV-A4已经成为一个多国家多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病毒。所以为了更加全面的预防手足口病,研发包含CV-A4在内的多价手足口病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
动物模型是评价候选疫苗效力的最有效的工具。国内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了通过小鼠感染模型来评价EV-71、CV-A16、CV-A6、CV-A10全病毒灭活疫苗及病毒样颗粒疫苗的保护效果[15-16]。CV-A4疫苗的体内效力评估有赖于合适的动物模型,因此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对于CV-A4疫苗的研发和包含CV-A4的多价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极其重要。CV-A4病毒大日龄小鼠感染攻毒株,可用于主动免疫-攻毒后的疫苗保护效果评价,高度模拟疫苗免疫后的免疫应答、抗病毒感染。目前关于CV-A4病毒免疫原性研究、致病机理、病毒与细胞结合的受体、病毒感染机体的过程和机理尚未阐明,CV-A4小鼠模型成功建立后,可以通过建立的小鼠模型对CV-A4病毒免疫原性、致病机理、病毒与细胞结合、病毒感染机体的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另外CV-A4小鼠模型还可用于筛选和评价抗病毒药物。
参考文献
[1]WHO.A guide to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health response for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M].WHO,2011.
[2]Prager P,Nolan M,Andrews IP,et al.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inenterovirus 71enceph-alitis is not uniformly fatal but causes severemorbidity in survivors[J].Pediatr Crit Care Med,2003,4(3):377-381.
[3]Hsu CH,Lu CY,Shao PL,et al.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non-polio enteroviral infections in northern Taiwan in 2008[J].J MicrobiolImmunol Infect,2011,44(4):265-2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14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