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3655.X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8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帆;张崇峰;李灏;王卫军;陈金宝;刘梦娜;韩亮亮;杨健;陈传志;尹宇磊;张汉亭;杨晓青;邹怀武;牛中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64 | 分类号: | B64G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空间 对接 电磁 密封 装置 | ||
1.一种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第一飞行器对接口的极靴组件、隔磁环、永磁体和磁性流体,以及设于第二飞行器对接口的波纹管、基座、伸缩部和导磁轴;
所述极靴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极靴,所述极靴的外圆面与所述第一飞行器对接口的壳体内圆面密封连接,所述极靴的内圆面朝向其轴线方向凸设有若干极齿,相邻两个所述极靴之间设有永磁体,且每一所述永磁体的磁极均同向设置,所述极靴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飞行器对接口的一侧设有隔磁环,所述永磁体的内圆面和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极靴的相邻侧面配合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基座的外圆面与所述第二飞行器对接口的壳体内圆面密封连接,所述伸缩部固连于所述基座,所述伸缩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导磁轴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基座、所述伸缩部和所述导磁轴均内部中空且配合形成一两端开口的空腔,所述波纹管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波纹管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空腔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导磁轴的一侧连接,所述波纹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磁轴的内壁面连接;
密封状态时,所述伸缩部伸出带动所述波纹管伸长,并驱动所述导磁轴的第二端穿设所述极靴组件,所述导磁轴的第二端的外圆面与所述极齿的内圆面之间存在密封间隙,所述磁性流体位于所述密封间隙;当非密封状态时,所述伸缩部收缩带动所述波纹管折叠,并驱动所述导磁轴的第二端离开所述极靴组件,所述磁性流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靴的外圆面与所述第一飞行器对接口的壳体内圆面之间、所述基座的外圆面与所述第二飞行器对接口的壳体内圆面之间均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靴和所述基座的外圆面均设有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凹槽内容置有所述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远离所述第一飞行器对接口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波纹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的第一侧连接;
所述伸缩部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基座的第二侧连接,所述伸缩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导磁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的数量为1至5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的伸缩行程为10毫米至3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齿为矩形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间隙的大小为0.1毫米至0.8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靴组件包括两个极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冲击空间对接电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行器对接口为主动飞行器对接口,所述第二飞行器对接口为目标飞行器对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36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体坐便器包装体的辅助堆垛装置
- 下一篇:一种录音方法和耳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