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融合式分布式光纤的区块链服务器机房健康监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4216.0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冯昆鹏;张天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芯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322 | 分类号: | G01K11/322;G01H9/00;G01D5/353;G01B11/00;G06F11/30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闫日旭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南天***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融合 分布式 光纤 区块 服务器 机房 健康 监测 方法 系统 | ||
一种基于光纤的区块链服务器机房健康监测系统,包括:采集融合式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包括分布传感模块、建筑信息模型模块和事件辨识模块,光纤,将光纤的一端采集融合式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另一端连接机房服务器;数据通讯模块:将采集融合式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信息向外传送至管理平台或管理员,融合了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分布式光纤传感原理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光纤传感原理,可同时测量沿光纤各位置的温度、振动和定位数据。而且利用事件辨识可以分析区块链服务器各组成部分的健康状态和服务器机房温度、火警与非管理人员入侵等事件,便于管理人员对区块链服务器机房和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融合式分布式光纤的区块链服务器机房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区块链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存储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货币、数字货币、信息溯源和计算服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区块链服务器机房及其服务器的区块链技术的重要依托,负责信息处理与交换的重要场所,其位置就显得尤其重要。
机房里一般都装有很多交换机,储存机器,后备电源,制冷设备,消防设备等,这些电子设备发热快,可能在短时间内机房温度就会升高至超出设备正常温度。此外,机房内设备如果电气线路短路、过载、接触电阻过大等也会引发机房高温或火灾。异常高温可能引起宕机事故的发生,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机房情况并采取措施,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机房内各服务器包括电源风扇、硬盘、CPU处理器散热器风扇、服务器机柜风扇等组成部分,在工作中会伴随振动,通过采集并分析振动信号特征,可以对服务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提示管理人员进行早期维护,降低宕机事故的发生概率。机房通常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还需要周界防护,防范非管理人员进入机房。
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温度和振动监测技术,特别是能够反映服务器机房及其各服务器的温度分布和振动特征,对机房的日常运维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式光纤传感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利用光纤中的自发散射效应结合光时域反射技术实现的可用于分布式、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和振动场分布的一种新型传感技术。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走线灵活,监测距离长,便于布置在区块链服务器机房通过在电源及其风扇、硬盘、CPU处理器散热器及其风扇、服务器机柜散热器及其风扇位置,服务器机柜的顶面、侧面和底面位置,服务器机房门窗位置,获取各位置的温度和振动信息,进而在软件中绘制图形并显示,方便机房管理人员的查看与维护。
现有的服务器机房监测采用的分布式传感技术,其主要基于光纤中的拉曼散射效应,只能实现分布温度的测量,而且空间分辨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实时的基于融合式分布式光纤的区块链服务器机房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融合式分布式光纤的区块链服务器机房健康监测系统,包括:
采集融合式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包括分布传感模块、建筑信息模型模块和事件辨识模块,分布传感模块将测量数据映射到建筑信息模型,事件辨识模块对比分布传感模块及建筑信息模型之间的差异;
光纤,将光纤的一端采集融合式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另一端连接机房服务器的电源及其风扇、硬盘、CPU处理器散热器、服务器机柜的顶面、侧面和底面位置及服务器机房门窗位置;
数据通讯模块:将采集融合式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信息向外传送至管理平台或管理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芯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芯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4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