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形LED显示阵列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5401.1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3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吴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无印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H05B4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led 显示 阵列 驱动 系统 以及 相应 终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LED显示阵列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包括:复合像素阵列,设置在高速公路入口通道的前方,到高速公路入口通道的距离超限,用于背靠高速公路入口通道对其前方远离高速公路入口通道的方向的行驶场景执行抓拍操作,以获得对应的现场抓拍图像;数值判断设备,用于在接收到的实时解析高度大于等于所述高速公路入口通道的限制行驶高度时,发出第一控制指令。本发明的环形LED显示阵列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设计紧凑、方便使用。由于能够对即将进入高速公路入口通道处的货车高度进行实时监测,以在监测到的高度与当前通道不匹配时,通知货车驾驶员与所述高度匹配的其他通道,从而提升了高速公路入口的通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显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LED显示阵列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
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
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不同。当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同,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常用的是发红光、绿光或黄光的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大于5伏。它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很陡,使用时必须串联限流电阻以控制通过二极管的电流。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
当前,由于货车的类型不同,运载能力不同,更重要的是,各自类型的货车的高度也不相同,这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方造成了各方面的难题,例如,在高速公路入口处,每一个通道存在一定的限高,且不同通道的限高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果不对货车驾驶员进行提前提醒,很容易出现过高货车误入错误通道无法退出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形LED显示阵列驱动系统,能够对即将进入高速公路入口通道处的货车高度进行实时监测,以在监测到的高度与当前通道不匹配时,通知货车驾驶员与所述高度匹配的其他通道,从而提升了高速公路入口的通行效率。
为此,本发明需要具备以下两处关键的发明点:
(1)对接近高速公路入口通道处的最近货车类型进行识别,以在大数据存储的基础上基于识别到的货车类型解析对应的货车高度;
(2)当货车高度高于其即将进入的高速公路入口通道的允许行驶高度时,及时点亮允许行驶高度与所述货车高度匹配的通道处的环形LED显示阵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环形LED显示阵列驱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复合像素阵列,设置在高速公路入口通道的前方,到所述高速公路入口通道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阈值。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环形LED显示阵列驱动系统中:
所述复合像素阵列用于背靠高速公路入口通道对其前方远离高速公路入口通道的方向的行驶场景执行抓拍操作,以获得对应的现场抓拍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无印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未经泰州无印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54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