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空调系统冷量自动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5510.3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1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70;H05K7/20;F24F110/10;F24F110/20;F24F110/30;F24F14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袁文婷;张娓娓 |
地址: | 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空调 系统 自动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数据空调系统冷量自动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数据空调系统中各IT机柜的冷通道和热通道内的温度值、湿度值以及流经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其中,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相互关联的配置在各IT机柜内;
根据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的温度值和湿度值确定所述冷通道与所述热通道的焓值,并根据所述焓值和所述气流速度值,按照预设供冷规则确定各IT机柜的所需冷量;
根据所述所需冷量对所述数据空调系统的制冷机进行实时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空调系统冷量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内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风速传感器;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内的温度值,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内的湿度值,所述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内的气流速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空调系统冷量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的温度值和湿度值确定所述冷通道与所述热通道的焓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i=1.01t+(2500+1.84t)d
其中,t为所述热通道或所述冷通道内的温度值℃;
d—所述热通道或所述冷通道内的温度值kg/kg干空气;
1.01—干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kJ/(Kg.K);
1.84—水蒸气的平均定压比热kJ/(Kg.K);
2500—0℃时水的汽化潜热kJ/k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空调系统冷量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焓值和所述气流速度值,按照预设供冷规则确定各IT机柜的所需冷量的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冷通道与所述热通道的焓值确定所述冷通道与所述热通道之间的焓差值;
按照预设供冷规则计算各IT机柜的需求冷量;其中,所述预设供冷规则的冷量计算公式如下:
Q=△H*μ*v*S
其中,μ为空气的密度kg/m3,v为所述冷通道或所述热通道的气流速度值,S为冷通道横截面积m2,△H为所述焓差值,Q为需求冷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空调系统冷量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内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湿度传感器以及至少两个风速传感器;并且,
将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平均值记为温度值,将各湿度传感器的输出平均值记为湿度值,将各风速传感器的输出平均值记为气流速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空调系统冷量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所需冷量对所述数据空调系统的制冷机进行实时控制的过程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空调系统的制冷机的内部参数计算所述制冷机的实时冷冻水冷量;
对所述制冷机的实时冷冻水冷量与各IT机柜的所需冷量进行数值比较;
基于所述数值比较结果对所述制冷机的实时冷冻水冷量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制冷机的实时冷冻水冷量与各IT机柜的所需冷量达到动态平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空调系统冷量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的实时冷冻水冷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P=q*ρ*ΔT*c/3600000
其中:P为所述制冷机的实时冷冻水冷量,
q为冷冻水流量;
ρ为水密度;
ΔT为供回水水温差;
C为水的比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55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