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6035.1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7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杰;胡德恒;何中连;胡德萍;胡文静;何晓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延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23/00;B02C23/18;B02C23/08;E04F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智能 分类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输送管。该建筑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活动板的开设孔与破碎板的破碎钉配合,使得石块从上方掉落到活动板的上表面,对活动板具有较大的瞬时冲击力,活动板向下滑动,破碎板上的破碎钉凸出,与石块接触,对石块具有破碎作用,特别是将钢筋上的石块进行破碎,使得钢筋与石块进行分离,增加设备的分选作用,建筑垃圾是间歇式的扫入输送管内,拉绳拉动齿板移动带动棘轮不断旋转,使得电磁铁吸附钢筋后,能带动钢筋石块在分选管内滑动,直接越过大石块收集道,转动到分选管的壁厚处,钢筋石块掉落,进入破碎筒内,进行精细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等废弃物的统称,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需要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其中可利用部分筛选再利用。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积在各个楼层,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而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建筑垃圾运输方式包括塔吊吊运,电梯和管道运输,其中垃圾管道运输最为普遍,在申请号为201910001172.3的申请中,将每层楼的输送管道分层,并通过斜板导向,利用电磁线圈的通断电进行分选。
现有的垃圾管道运输,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电磁线圈的通断电来进行分选,通断电式的分选,在电磁线圈通电后对钢筋吸引,钢筋上会粘有石块,会堵塞管道,钢筋上方会有普通的石块,隔板打开,电磁线圈断开后,普通是石块会和带有钢筋的石块同时下落,造成分选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及使用方法,具备建筑垃圾分选精细到大小和钢筋分选的优点,解决了建筑垃圾分选不精细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下端固定套装有分选管,所述分选管一侧的上方活动套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电磁铁,所述分选管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套,所述输送管内腔的底部活动套装有活动板,所述输送管内腔的底部且位于活动板的下方固定套装有破碎板,所述输送管内腔的底部且位于破碎板的下方活动安装有弹簧板,所述活动板下表面的四周一体成型有伸长套,所述伸长套穿过破碎板与弹簧板接触,所述伸长套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外表面缠绕有拉绳,所述输送管的一侧且与拉绳配合固定安装有支点柱,所述安装套的内部活动套装有棘轮,所述棘轮的背面啮合有齿板,所述棘轮的外表面套装有皮带,所述风扇的另一端套装有风扇,所述分选管的末端活动套装有转齿,所述转齿的内圈啮合有破碎柱,所述破碎柱的一端开设有破碎槽,所述破碎柱的三个组合中心固定套装有破碎筒,所述转齿的一侧啮合有动力装置,所述破碎孔的外表面开设有破碎孔,所述分选管的下方自右到左依次设置有大石块收集道、碎石收集道、钢筋收集道。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孔,所述破碎板的上表面且与活动板孔配合固定安装有破碎钉,所述破碎板与输送管固定安装,所述活动板、弹簧板与输送管活动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风扇位于分选管的分支交汇处。
作为优选,所述拉绳缠绕在活动套装的活动套外表面,所述拉绳越往上安装,长度越长,所述棘轮的长度和齿板的数量与楼层数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铁活动套装,在转轮内可伸缩。
作为优选,所述破碎柱有三个且在转齿内圈以行星轮的方式啮合安装,所述破碎柱开设有破碎槽的一端向外圈弯折,使得破碎柱组合形成锥状,所述破碎筒上开设的破碎孔与破碎柱配合,且随着破碎柱的公转同步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S1、将每层楼内的建筑垃圾扫入到输送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延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延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6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着色用油墨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五轴混合增减材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