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通道阵列板的嵌套结构的制备方法和液滴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6785.9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1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门涌帆;李雯;吴碧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B29B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创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53 | 代理人: | 文言;田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阵列 嵌套 结构 制备 方法 产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封装注塑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通道阵列板的嵌套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得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通过第一母模形成软质的第一子模,第一子模包括第一凸台;通过第二母模形成软质的第二子模,第二子模包括第二凸台;将微通道阵列板放置于第一凸台或第二凸台上;对齐第一子模和第二子模合模,形成第一封闭腔室,同时第一凸台压紧在微通道阵列板上表面的中心区域,第二凸台压紧在微通道阵列板下表面的中心区域;对合模后的第一子模和第二子模形成的第一封闭腔室进行注塑,形成嵌套结构。制备简单,不需要特定设备和条件,而且能很好的保护嵌件表面不被注塑材料蒙蔽和保护嵌件不被压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封装注塑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阵列板的嵌套结构的制备方法和液滴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嵌件注塑工艺是指在注塑成型前,预先放入异材质嵌件,待其放置到位后注塑模具开始合模,继续成型,期间使熔融状态的注塑材料与嵌件相结合,成为一体化产品的特殊注塑工艺。以往行业中应用比较多的嵌件注塑都是嵌套金属件,这些产品种类往往属于大型器件设备,而目前,对于微小且成本较高的生物科研和医疗耗材的嵌套封装技术欠缺,生产较为困难,且技术方法繁琐,技术工艺要求较高,不利于微小版型的生物医疗耗材的封装和嵌件注塑。
另外,快速成型的封装技术,往往需要在特定的设备和条件(例如特殊波长光线/激光照射,温度,压力等)下进行。
因此,需要一个简单快速的制作方法,实现对特殊材质形状的生物医疗材料的封装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阵列板(Micro-ChannelArray,MiCA)的嵌套结构的制备方法和液滴产生装置,使对微小且成本较高的生物医疗耗材的封装更为简单快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通道阵列板的嵌套结构的制备方法,所述微通道阵列板的中心区域包括微米级的通孔,包括:
制得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
通过第一母模形成软质的第一子模,所述第一子模包括第一凸台;
通过第二母模形成软质的第二子模,所述第二子模包括第二凸台;
将所述微通道阵列板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或第二凸台上;
对齐所述第一子模和第二子模合模,形成第一封闭腔室,同时所述第一凸台压紧在所述微通道阵列板上表面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凸台压紧在所述微通道阵列板下表面的中心区域;
对合模后的第一子模和第二子模形成的第一封闭腔室进行注塑,形成嵌套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子模和第二子模上分别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封闭腔室连通;
通过所述第一子模和/或第二子模的所述第一通孔向所述第一封闭腔室注入液态模型胶,使所述液态模型胶充满第一封闭腔室;
静置至液态模型胶固化后与所述微通道阵列板形成嵌套结构,打开第一子模和第二子模,脱模取出制成的嵌套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静置至液态模型胶固化的步骤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制得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的步骤中,包括:
根据所需的第一子模和第二子模的形状,通过计算机的建模软件设计出对应的设计图;
通过3D打印将设计图打印出,得到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母模包括第一上母模和第一下母模,所述第二母模包括第二上母模和第二下母模;
所述制得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的步骤中,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67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