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养殖团头鲂的饲料及其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6956.8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梁化亮;任鸣春;戈贤平;刘波;习丙文;缪凌鸿;夏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23K10/12 | 分类号: | A23K10/12;A23K10/16;A23K10/18;A23K10/20;A23K10/22;A23K10/30;A23K10/37;A23K20/105;A23K20/147;A23K20/158;A23K20/174;A23K20/179;A23K20/20;A23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奚晓宁;杨陈庆 |
地址: | 2140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养殖 团头鲂 饲料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用于养殖团头鲂的饲料,该饲料包含有抗应激饲料,所述抗应激饲料的成份包括乙醇梭菌蛋白,面包虫粉,发酵豆粕,发酵棉粕,胆汁酸盐、复配抗应激添加剂。利用养殖团头鲂的饲料进行团头鲂养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控制养殖池塘中的水体养殖环境:调控水体pH稳定在7.2‑8.3,亚硝酸盐含量≤0.20 mg/mL,氨氮含量≤1.2mg/mL,溶氧≥3.5mg/L;2)控制团头鲂的苗种选择与投放:每年4月份在养殖池塘中放入规格≥0.3斤/尾的团头鲂鱼苗,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亩;3)控制投喂频率和投喂量:根据养殖池塘中的水温以及溶氧来调整饲料的投喂频率和投喂量;4)在养殖池塘中设置生物浮床。优点:本发明提高了团头鲂抗应激能力,降低了团头鲂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养殖团头鲂的饲料及其养殖方法,属于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2020年渔业年鉴统计,2019年全国团头鲂产量为76.3万吨,四川、湖北、江苏为主要的主产区,江苏产量为15.4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18%;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团头鲂容易受惊、易受高温气候影响,相对于鲤、鲫鱼等鱼类,团头鲂不耐低氧和运输,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经常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产生应激,鱼体易发红、发毛、爆发出血病,甚至造成死亡;每年因出血病导致大量团头鲂死亡,一方面降低了养殖工作者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科研持续推进,研究已证实,团头鲂爆发性出血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用于养殖团头鲂的饲料及其养殖方法,其目的旨在降低团头鲂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风险、提高团头鲂的养殖存活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用于养殖团头鲂的饲料,该饲料包含有抗应激饲料,所述抗应激饲料的具体成份包括乙醇梭菌蛋白,面包虫粉,发酵豆粕,发酵棉粕,胆汁酸盐、复配抗应激添加剂。
利用养殖团头鲂的饲料进行团头鲂养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控制养殖池塘中的水体养殖环境:调控水体pH稳定在7.2-8.3,亚硝酸盐含量≤0.20 mg/mL,氨氮含量≤1.2mg/mL,溶氧≥3.5mg/L;
(2)控制团头鲂的苗种选择与投放: 每年4月份在养殖池塘中放入规格≥0.3斤/尾的团头鲂鱼苗,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亩;
(3)控制投喂频率和投喂量:根据养殖池塘中的水温以及溶氧来调整饲料的投喂频率和投喂量;
(4)在养殖池塘中设置生物浮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有效提高了团头鲂抗应激能力,降低了团头鲂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风险,使团头鲂在养殖期间存活率提高达到了95%以上;
(2)显著提高了团头鲂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的存活率,存活率达到了95%以上;
(3)提高了饲料利用率,缩短了养殖周期,经济效率比传统的养殖模式提高了25%以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中三种不同放养密度下本发明的养殖模式和传统的养殖模式养殖结束后团头鲂的生长最终平均体重对比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69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