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椭圆波导泄漏电缆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7655.7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0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龙泉;李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欣通网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H01P3/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椭圆波导 泄漏 电缆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椭圆波导泄漏电缆天线,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使用场景受限问题;具体包括传输路径和辐射体,所述传输路径包括短路结构A、短路结构B、同轴连接器和椭圆波导;所述辐射体包括四个以上的泄漏缝隙,同轴连接器的一侧外壁和四个以上的泄漏缝隙一侧外壁均设置于椭圆波导的相同一侧外壁上。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外表为皱纹形结构,整体为椭圆形的椭圆波导,具备柔韧性,使得天线结构具备一定的弯折性,不易变形,便于传输辐射过程中电气性能的稳定,皱纹形结构使得天线横截面积相对较小,起到敷设便利和结构美观的效果,使得天线可适当弯折,便于弯道等复杂环境布局和通信,相对于其他介质技术,使得传输损耗最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椭圆波导泄漏电缆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工作的物理过程是,天线导体在空间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在导体表面激励起感应电流,在天线的输入端产生电压,在接收的回路中产生电流,现有的LTE、5G泄漏电缆天线,主要采用同轴泄漏电缆的模式实现,其利用聚四氟乙烯介质填充,传输损耗大,传输距离受限,微波频段无法利用此方案布局;其采用皱纹型结构缠绕,虽然具备可弯折性,但由于其外导体采用圆形结构,内导体采用铜棒,加上内导体和外导体间采用聚四氟乙烯介质填充,弯折时较易变形;同时,同轴泄漏电缆变形时,阻抗较敏感,随电缆变形阻抗波动较大,由于阻抗波动原因,电缆上能量传输时,产生热量较多,影响传输距离的同时,电缆的使用寿命变短。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352964.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脊波导天线,包括矩形波导、沿着所述矩形波导的长度方向形成在该矩形波导的一侧壁内表面上的脊形部、以及贯穿所述侧壁和所述脊形部伸入至所述矩形波导的腔体内的同轴电缆,其中,所述脊形部的顶部对应所述同轴电缆开设有夹槽,该夹槽的两侧面与容纳在该夹槽内的同轴电缆部分的外周面之间具有横向间隔。上述专利中的脊波导天线存在以下不足:对于弯道等复杂环境布局和通信,上述天线不便进行弯折,使用场景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椭圆波导泄漏电缆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椭圆波导泄漏电缆天线,包括传输路径和辐射体,所述传输路径包括短路结构A、短路结构B、同轴连接器和椭圆波导;所述辐射体包括四个以上的泄漏缝隙,同轴连接器的一侧外壁和四个以上的泄漏缝隙一侧外壁均设置于椭圆波导的相同一侧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椭圆波导的一端与短路结构A和同轴连接器相连接,椭圆波导的另一端与短路结构B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输路径还包括传输损耗,公式为Lt=Lb-GP。
优选地:所述椭圆波导为椭圆形,采用皱纹形结构,椭圆波导内部填充有空气介质。
优选地:所述椭圆波导采用空气介质传输能量。
优选地:所述椭圆波导包括波导波长λg,公式计算为
优选地:所述短路结构A与同轴连接器间距为λg/2,使得直行波和通过短路结构A反射后的反射波沿波导传播方向上同向叠加。
优选地:所述短路结构B与距离同轴连接器最远的其中一个泄漏缝隙相距λg/2,使得未辐射完的能量通过短路结构B反射后的反射波与直行波沿波导传播方向上同向叠加。
优选地:四个以上所述泄漏缝隙的相邻缝隙间距均大于λg,每个泄漏缝隙均作为一个单独辐射的个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有外表为皱纹形结构,整体为椭圆形的椭圆波导,具备柔韧性,使得天线结构具备一定的弯折性,不易变形,便于传输辐射过程中电气性能的稳定,皱纹形结构使得天线横截面积相对较小,起到敷设便利和结构美观的效果,使得天线可适当弯折,便于弯道等复杂环境布局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欣通网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欣通网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76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