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暗洞人行通道火灾防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8099.5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7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合长;田丰;马燕玲;王志宏;李安桂;史红丽;赵茂;陈晓光;李红帅;李彦伟;冯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11/34;F24F11/64;F24F11/74;F24F11/88;F24F13/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刘一晓;韩华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暗洞人行 通道 火灾 防护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暗洞人行通道火灾防护系统,包括送风管和与其相连的布风组件,布风组件位于暗洞一侧并沿纵向连续布设,每一布风组件均包括消能布风器和贴附布风器,同时,暗洞顶部还具有纵向设置的排烟管,排烟管上间隔设置有排烟口,通过所述排烟口的排风与布风组件的送风共同作用,在送风支管的出口附近形成一个定向流动的清洁空气安全通道。本发明结构简单,布风合理,便于施工,投资低廉,能够在暗洞一侧高度1.8米、宽度1.5米的狭长区域,形成具有相对清洁空气的安全空间,提供足够稳定的呼吸用新鲜空气,并阻止污浊烟气的侵入,为人员快速逃离提供一个干净空气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暗洞火灾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密度暗洞人行通道火灾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地铁的建设、城区地下人行通道的增多、旅游景区自然山水天然岩洞、人工开挖的各种工业仓储地下通道等日趋增多,这些暗洞既是使用空间又是交通空间,但是无自然采光通风,不具备地上建筑物便于疏散可以自然通风与排烟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烟仓空间有限烟气容易弥漫扩散,增加人员吸进烟气风险,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地铁隧道和公路隧道都是采用隔一段距离,通过横向联通的防火门双洞互为事故安全区备用的措施逃生。但对于长距离单洞一直是研究盲区,没有可以广为借鉴的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洁净空气的高密度暗洞人行通道火灾防护系统,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高密度暗洞人行通道火灾防护系统,包括
送风管,具有沿纵向设置在暗洞顶部的送风主管,所述送风主管上间隔设置有多条向下延伸至暗洞一侧的送风支管,所述送风支管与水平出风口相连;
布风组件,设置在所述水平出风口的端部,包括
消能布风器,具有与水平出风口顶面呈30°夹角的圆弧送风面,所述圆弧送风面上开设有成排设置的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第三送风口和第四送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第三送风口和第四送风口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贴附布风器,设置在圆弧送风面下方,具有垂直向下的第四送风口;
排烟管,沿纵向设置在暗洞顶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排烟口;
其中,通过所述排烟口的排风与布风组件的送风共同作用,在送风支管的出口附近形成一个定向流动的清洁空气安全通道。
所述布风组件沿纵向连续设置,布风组件的顶面距离地面1.8m;所述排烟口沿纵向间隔设置,相邻排烟口的间距为20m。
所述圆弧送风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相距75mm;
所述第一送风口的送风朝向与水平面同向,相邻第一送风口的间距为第一送风口孔径的3倍,送风速度0.3m/s;
所述第二送风口的送风朝向与水平面呈7.5°夹角,相邻第二送风口的间距为第二送风口孔径的2.5倍,送风速度0.5m/s;
所述第三送风口的送风朝向与水平面呈15°夹角,相邻第三送风口的间距为第三送风口孔径的2倍,送风速度0.7m/s;
所述第四送风口的送风朝向与水平面呈22.5°夹角,相邻第四送风口的间距为第四送风口孔径的1.5倍,送风速度0.9m/s。
所述第五送风口内设置有均压管。
所述第五送风口的送风速度为1m/s。
所述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第三送风口和第四送风口的送风总量与第五送风口的流量比为1:4;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第三送风口、第四送风口和第五送风口的送风总量与对应排烟口的排烟量比值为55: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80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火花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速公路自由流状态下的车联网缓存部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