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脱硫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8214.9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6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余剑;马铭宇;王超;高士秋;李剑玲;杨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京赤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2;B01D53/48;B01D53/50;B01J20/22;B01J20/30;B01J35/10;B01J27/232;B01J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及其 制备 方法 脱硫 中的 用途 | ||
1.一种用于气体脱硫的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包括载体及负载于所述载体上的活性组分,所述载体为具备介孔和微孔双级孔道结构的活性炭;所述活性组分包括第一官能团和第二官能团;
所述孔道结构中,介孔含量为20~50%,微孔含量为50~80%;
所述活性组分还包括碳酸盐和/或碳酸氢盐;所述第一官能团包括羧基、酯基、醛基或醚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第二官能团为羟基;
所述气体中包括羰基硫;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含有介孔结构的原料活性炭中通入含硫气体,进行吸附氧化反应,并在保护气体的作用下,进行碳热再生反应;
所述吸附氧化反应的温度为50~150℃;
所述碳热再生反应的温度为400~600℃;
(2)重复步骤(1),得到负载第一官能团且具备介孔和微孔的双级孔道活性炭;所述重复的次数为10~30次;
(3)依次采用碱溶液和水洗涤步骤(2)得到的双级孔道活性炭,进行第一干燥,得到负载第二官能团的活性炭;
(4)在步骤(3)得到的所述负载第二官能团的活性炭上负载碳酸盐和/或碳酸氢盐,进行第二干燥,得到成品活性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结构中,所述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300~600m2/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的平均孔径为1.5~2.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盐包括碳酸钠和/或碳酸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氢盐包括碳酸氢钠和/或碳酸氢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盐和/或碳酸氢盐的负载量为1~1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含硫气体中含有SO2、O2和H2O。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气体中SO2的浓度为100~10000mg/Nm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气体中O2的体积含量为3~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气体中H2O的体积含量为5~2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活性炭包括生物质活性炭、煤质活性炭或木质活性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00~200m2/g。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活性炭的平均粒径为1~1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活性炭的平均孔径为2~5n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吸附氧化反应的温度为80~120℃。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氧化反应的时间为1~2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京赤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京赤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821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镀方法
- 下一篇:在影像学申请阶段申明影像评价方案的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