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组织修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8330.0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9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林源;任世项;赵潇雄;刘勇;王坤;李仁耀;曾敬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通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邓琳 |
地址: | 10009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组织 修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组织修复装置,包括锚钉和连接线,其中锚钉包括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外侧部件的近端端面设有轴向的中空,外侧部件包括设于远端的两个远端穿线孔和设于近端的两个近端穿线孔,内侧部件设有轴向的通孔,内侧部件从外侧部件的近端伸入中空内,连接线通过近端穿线孔、远端穿线孔和通孔预置在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内,连接线在内侧部件的近端外侧形成连接环,随着连接线两端的拉紧,内侧部件在外侧部件内向远端移动并与外侧部件卡紧。本发明仅需将软组织穿过连接线,不需缝合,简化了手术的操作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骨科手术中骨与软组织连接固定的软组织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韧带、肌腱或其他软组织与体内和它们相关联的骨完全或不完全地分离,是相对常见的损伤;亦或是韧带、肌腱或其它软组织在韧带修复重建手术后,在患者初期的康复过程中,由于软组织与骨之间固定不够牢靠,出现软组织相对滑移运动或植入的固定装置松动甚至脱落,将会延缓或抑制适当的愈合。
当前主要通过关节镜手术修复,修复途径有两种,一种是U型钉(门型钉)固定,此类植入物应用于软组织固定,是将软组织(如前交叉韧带)嵌入钉体两侧“立柱”中间后,使用专用工具敲击“立柱”入骨面适当深度,通过末端“横梁”压住要固定的软组织完成固定。此种固定方式伴随有一定弊端:植入完成后,植入物尾端部分突出于骨面导致周围其他软组织激惹或引起病人膝前不适感,部分病人出现下蹲或跪地动作时膝前痛;植入物横向跨度大,植入时手术切口引起的额外创伤大。另一种固定方式为带线锚钉固定,带线锚钉用于软组织固定的大致步骤:将锚钉体植入骨面后,利用缝合针或专用过线工具将所带缝线穿过要固定的软组织,将同一缝合线两个游离端打结完成固定。此种固定方式同样伴随有一些弊端:操作过程繁琐,耗时;包括缝合、打结过程均需术者手动完成;缝线线径较小,存在切割软组织可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软组织修复装置。
一种软组织修复装置,包括锚钉和连接线,其中所述锚钉包括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所述外侧部件的近端端面设有轴向的中空,所述外侧部件包括设于远端的两个远端穿线孔和设于近端的两个近端穿线孔,所述内侧部件设有轴向的通孔,所述内侧部件从所述外侧部件的近端伸入所述中空内,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近端穿线孔、远端穿线孔和通孔预置在所述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内,所述连接线在所述内侧部件的近端外侧形成连接环,随着所述连接线两端的拉紧,所述内侧部件在所述外侧部件内向远端移动并与所述外侧部件卡紧。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外侧部件的外部呈圆柱状,所述远端穿线孔对称的设于所述外侧部件的远端端面上,所述远端穿线孔的轴线与所述外侧部件的轴线平行。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近端穿线孔对称的设于靠近所述远端穿线孔近端侧的所述外侧部件的外壁上,所述近端穿线孔的轴线与所述外侧部件的轴线垂直。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外侧部件的远端端面上设有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位于两个所述远端穿线孔之间,所述外侧部件与内侧部件卡紧后,所述内侧部件的远端端面与所述中间部件的近端端面贴合。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外侧部件的外壁对应所述近端穿线孔均设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沿所述外侧部件的轴向向近端贯穿所述外侧部件的外壁。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导线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近端穿线孔的孔径。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导线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或矩形。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内侧部件的远端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近端穿线孔卡紧。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近端穿线孔的外部设有圆弧结构。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中空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内侧部件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中空横截面形状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通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纳通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83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动态超导磁体和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