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菌抑菌效果的纤维网布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8569.8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2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肖正军;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德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47 | 分类号: | D03D15/47;D03D15/283;D03D15/242;D02G3/0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陈彩霞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抗菌 效果 纤维 网布 | ||
本发明属于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抑菌效果的纤维网布,以抗菌纤维为编织单丝,编制形成纤维网状的无纺布,所述编制单丝的直径为0.05‑0.3mm,并提供了纤维网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抗菌面料的弊端,利用抗菌纤维的固化效果,确保抗菌性能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抗菌纤维作为编织单丝,形成抗菌纤维的均匀化,保证整体的抗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抑菌效果的纤维网布。
背景技术
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做到化学纤维里面;另一种是后处理技术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加进去。后处理的工艺相对简单成本容易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控制,是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一种。银离子体系的抗菌面积基于银离子本身的流失,造成抗菌效果急剧下降,甚至造成重金属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抑菌效果的纤维网布,解决了现有抗菌面料的弊端,利用抗菌纤维的固化效果,确保抗菌性能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抗菌纤维作为编织单丝,形成抗菌纤维的均匀化,保证整体的抗菌效果。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抗菌抑菌效果的纤维网布,以抗菌纤维为编织单丝,编制形成纤维网状的无纺布,所述编制单丝的直径为0.05-0.3mm。
所述编制单丝由抗菌纤维与涤纶纤维编织而成,且所述抗菌纤维与涤纶纤维的比例为1:2-5,所述抗菌纤维的直径为0.02-0.2mm,所述涤纶纤维的直径为0.03-0.1mm。
所述抗菌纤维采用双层纤维结构,且内层为光催化纤维,壳层采用硅烷薄膜层,所述内层与壳层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光催化纤维采用二氧化钛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光催化纤维采用多孔二氧化钛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网布的编织空隙内设置有拒水微孔结构。
所述拒水微孔结构采用硅氧介孔结构。
所述纤维网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涤纶纤维与抗菌纤维编织形成编织单丝,进一步的,以涤纶单丝束作为中心丝,以抗菌纤维为缠绕丝,将缠绕丝均匀缠绕在中心丝上;
步骤2,以编制单丝为经线和纬线,编制形成无纺布;所述经线或纬线采用单股编织单丝;
步骤3,将苯基三氯硅烷加入至乙醚中低温超声形成溶解液,然后将溶解液涂覆在无纺布表面恒温烘干,静置30-50min后加热反应2-4h,得到纤维网布,所述苯基三氯硅烷在乙醚中浓度为50-80g/L,低温超声的温度为5-10℃,超声频率为60-90kHz,所述静置的环境中湿度为5-8%,加热反应的温度为110-140℃。
所述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乙基纤维素加入至乙醇-甲苯混合液中搅拌均匀,然后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超声分散形成混合溶液,所述乙醇-甲苯混合液中的乙醇体积浓度70-80%,乙基纤维素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10-40g/L,钛酸正丁酯的浓度为200-250g/L,超声分散的超声频率为40-80kHz;
步骤b,将混合液放入回流分离箱内,回流分离去除甲苯后,冷却形成钛醇液,回流分离的温度为115-125℃,甲苯去除温度为80-90℃,回流蒸汽的温度为7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德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德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85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