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胺水溶液连续生产工艺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8861.X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6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谢振洋;郑明;谢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鸣洋(武汉)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莫冬丽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液 连续 生产工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胺水溶液连续生产工艺及装置,涉及到精细化工技术领域。所述生产工艺为,液化甲胺经减压后经汽化吸收器夹套层进入储液装置被进入的水吸收并放热,热量传递至汽化吸收器的管层,与汽化吸收器夹套层发生热交换;储液装置中的吸收液体经管道输送至汽化吸收器的上管箱,经由管层与未被吸收的挥发性甲胺发生逆向吸收,并随重力回到储液装置;经循环,储液装置中溶液浓度达标后即成品。本发明巧妙地将热量循环与物料循环通过换热器同步实现,在节约能耗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吸收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获得了更高质量的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甲胺水溶液连续生产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甲胺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用作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也用于农药、医药、纺织等行业。
目前国内生产甲胺水溶液的厂家均采用配制槽+换热器外循环液相路线,采用间歇式生产方式生产。生产过程主要分为液液混合、外循环换热二大部分。间歇式生产方式有着技术成熟,设备及操作简单,但也存在生产周期长,产品组成不稳定,生产安全性较低等因素。间歇式生产要制备出浓度范围在30%~40%的合格水溶液产品,通常需要10~20个循环冷却。因配制过程放热,甲胺的平衡分压高,冷却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配制槽会释放出大量含胺尾气,易造成物料损耗且污染环境,进一步处理有又会增加能耗。此外,传统配制甲胺水溶液工艺配制槽内因温度局部聚集发生汽化有响声,配制槽压力波动较大。配制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在热季配制的时间为冷季的两倍以上。且热季配制需采用低温水换热,才能够保证产品浓度合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胺水溶液连续生产工艺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间歇式生产出现的周期长、产品不稳定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甲胺水溶液连续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液化甲胺经减压后经汽化吸收器夹套层进入储液装置被进入的水吸收并放热,热量传递至汽化吸收器的管层,与汽化吸收器夹套层发生热交换;储液装置中的吸收液体经管道输送至汽化吸收器的上管箱,经由管层与未被吸收的挥发性甲胺发生逆向吸收,并随重力回到储液装置;经循环,储液装置中溶液浓度达标后即成品。
进一步地,水通过汽化吸收器的下管箱并进入储液装置。
进一步地,未被吸收的甲胺经汽化吸收器的上管箱由外接的管道回到储液装置进行再吸收。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装置中的吸收液体经冷却降温后送成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胺水溶液连续生产装置,包括液态甲胺进料管,汽化吸收器,储液装置及循环泵,液态甲胺进料管上装有减压阀;汽化吸收器的下管箱与储液装置连通;汽化吸收器的夹套层一侧与液态甲胺进料管连通,相对另一侧与储液装置连通;储液装置的下部连通循环泵经循环管道与汽化吸收器的上管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汽化吸收器的下管箱连通进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汽化吸收器的上管箱与储液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道连接有成品输送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道连接有冷凝器,所述成品输送管道连通在冷凝器的吸收液输出端。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的效果为:
1.本发明制备工艺和装置通过热量循环,将甲胺汽化与汽液吸收进行热量综合利用,降低配制产品所需能耗。
2.本发明制备工艺和装置通过物料循环设计实现循环吸收,提升吸收效率。
3.本发明巧妙地将热量循环与物料循环通过换热器同步实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能耗,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减小环境污染。
4.本发明获得的甲胺水溶液的浓度可调节,质量稳定,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鸣洋(武汉)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鸣洋(武汉)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88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