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管施工挖土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8985.8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6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秘荣明;王开森;郭海鹏;张路行;曹勇;刘长龙;李少锋;穆传龙;辛传盛;许海龙;刘占省;刘子堂;连凯;张晨阳;蔡天鹏;崔晓倩;李宁宁;刘浩;杨竹;曹美兴;高耀;董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21D9/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栋然 |
地址: | 05002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挖土 机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管施工挖土机械,其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输送带、设置在车体一端的安装壳体、设置在安装壳体上方的振动仓、设置在振动仓内的气缸以及设置在气缸活塞杆上的若干个振捣棒,所述输送带的一端位于振捣棒的下方;本发明采用振捣棒将顶管内的土层进行振捣,然后利用输送带将土运出,实现了全自动施工,可大大降低施工所需人力,极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顶管施工挖土机械。
背景技术
在机械顶管开挖施工过程中,现有方式都是采用人工挖土然后在利用人工推车将土运出管道,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每月人工费非常高,且由于采用原始人工方式施工,也会导致施工效率低,工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顶管施工挖土机械,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可实现自动挖土并运出顶管。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顶管施工挖土机械,其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输送带、设置在车体一端的安装壳体、设置在安装壳体上方的振动仓、设置在振动仓内的气缸以及设置在气缸活塞杆上的若干个振捣棒,所述输送带的一端位于振捣棒的下方。
进一步的,在所述振动仓的侧壁上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气缸设置在振动仓的内部,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固定板,若干个所述振捣棒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振动仓与安装壳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弹簧。
进一步的,在所述振捣棒与输送带之间设有导料装置,所述导料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料板以及设置在导料板外侧端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呈楔形,竖直设置在导料板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装置通过缓冲装置设置在安装壳体上,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壳体侧壁上的套筒以及滑动设置在套筒的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端与导料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与导料板之间设有第一压簧,所述滑杆套置在第一压簧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滑杆的内侧端设有防止滑杆脱出的卡板。
进一步的,所述振捣棒包括呈圆柱形的基体以及套置在基体外部的套接体。
进一步的,在所述套接体的内部设有滑槽,在位于滑槽内的套接体侧壁上设有阶梯孔,在所述阶梯孔内设有顶推块,所述顶推块的顶部设有三角形凸起,在所述顶推块的底部设有球形接触块,在所述球形接触块与套接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压簧,在基体与套接体相对移动过程中基体挤压球形接触块向外移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本发明采用振捣棒将顶管内的土层进行振捣,然后利用输送带将土运出,实现了全自动施工,可大大降低施工所需人力,极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振捣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顶推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3所示,本发明包括带有轮子的车体1、安装在车体1上的输送带2、安装在车体1图示右侧端的安装壳体4、设置在安装壳体4上方的振动仓5、固定在振动仓5内部的气缸16、固定在气缸16活塞杆上的固定板8以及安装在固定板8上的若干个振捣棒9,所述输送带2的右侧向下倾斜,位于振捣棒9的下方,输送带2的一端为主动轴3,振捣棒9插入到土层后,进行振捣,将震碎的凸块落到输送带2上将其运出。
在振动仓5的侧壁上安装有振动电机7,在振动电机7的作用下,使振捣棒9产生振动,便于插入到土层中从而将土层震碎。
在振动仓5与安装壳体4之间设有若干个缓冲弹簧6,缓冲弹簧6采用较短的长度,减少振动仓5将摆动传输到安装壳体4上,减少安装壳体4的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89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