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可靠静压锁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9995.3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0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张朋;郝伟一;陈克勤;赵迎鑫;林自旺;张维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6;F15B13/01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 静压 系统 | ||
1.一种高可靠静压锁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电机泵(1)、增压油箱(2)、第一补油单向阀(3-1)、第二补油单向阀(3-2)、第一液控单向阀(4-1)、第二液控单向阀(4-2)、第一电磁锁紧阀(5-1)、第二电磁锁紧阀(5-2)、第一阻尼螺堵(9-1)、第二阻尼螺堵(9-2)、第一安全阀(6-1)、第二安全阀(6-2)和作动液压缸(7);其中,第一液控单向阀(4-1)与第一阻尼螺堵(9-1)串联后,与第一电磁锁紧阀(5-1)组成第一并联管路;第二液控单向阀(4-2)与第二阻尼螺堵(9-2)串联后,与第二电磁锁紧阀(5-2)组成第二并联管路;伺服电机泵(1)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并联管路串联后与作动液压缸(7)的上腔连通;伺服电机泵(1)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并联管路串联后与作动液压缸(7)的下腔连通;增压油箱(2)通过第一补油单向阀(3-1)与第一管路连通;增压油箱(2)通过第二补油单向阀(3-2)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一安全阀(6-1)并联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第二安全阀(6-2)并联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
当静压锁紧系统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电磁锁紧阀(5-1)和第二电磁锁紧阀(5-2)不上电,处于锁紧状态;第一电磁锁紧阀(5-1)和第二电磁锁紧阀(5-2)所在管路不通;作动液压缸(7)的上腔或下腔为高压状态;作动液压缸(7)内的压力油液在第一液控单向阀(4-1)和第二液控单向阀(4-2)的阻止下,不能流向伺服电机泵(1);作动液压缸(7)的高压腔保持高压状态,实现非控锁紧功能;
当在外力作用下,作动液压缸(7)的高压腔压力增大至高于第一安全阀(6-1)和第二安全阀(6-2)的设定压力时,作动液压缸(7)内的压力油液通过第一安全阀(6-1)、或第二安全阀(6-2)流回增压油箱(2),实现对系统的保护;
当静压锁紧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第一电磁锁紧阀(5-1)和第二电磁锁紧阀(5-2)上电,处于解锁;第一电磁锁紧阀(5-1)和第二电磁锁紧阀(5-2)所在管路导通;伺服电机泵(1)输出的高压油液经第一电磁锁紧阀(5-1)或第二电磁锁紧阀(5-2)到达作动液压缸(7)内,实现对负载的运动控制;
第一液控单向阀(4-1)和第二液控单向阀(4-2)之间设置有顶杆活塞(4-3);当伺服电机泵(1)向第二管路输出高压油液时,顶杆活塞(4-3)在高压油液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将第一液控单向阀(4-1)顶开,实现第一管路的反向导通;
当第一电磁锁紧阀(5-1)和第二电磁锁紧阀(5-2)发生故障时;当需要作动液压缸(7)向上运动时,伺服电机泵(1)向第二管路输出高压油液;高压油液经第二液控单向阀(4-2)、第二阻尼螺堵(9-2)进入作动液压缸(7)下腔中;高压油液推动作动液压缸(7)中的活塞,实现将作动液压缸(7)上腔中的油液排出,排出油液经第一阻尼螺堵(9-1)、第一阻尼螺堵(9-1)、第一液控单向阀(4-1),流入伺服电机泵(1),实现回路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静压锁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伺服电机泵(1)向第一管路输出高压油液时,顶杆活塞(4-3)在高压油液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将第二液控单向阀(4-2)顶开,实现第二管路的反向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可靠静压锁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电磁锁紧阀(5-1)和第二电磁锁紧阀(5-2)发生故障时;当需要作动液压缸(7)向下运动时,伺服电机泵(1)向第一管路输出高压油液;高压油液经第一液控单向阀(4-1)、第一阻尼螺堵(9-1)进入作动液压缸(7)上腔中;高压油液推动作动液压缸(7)中的活塞,实现将作动液压缸(7)下腔中的油液排出,排出油液经第二阻尼螺堵(9-2)、第二阻尼螺堵(9-2)、第二液控单向阀(4-2),流入伺服电机泵(1),实现回路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99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用无卤环保阻燃母粒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护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