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4336.9 | 申请日: | 202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9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邱琪闰;邱铄童;邱学尧;罗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学尧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污水处理 装置 | ||
为将污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融合为一体,利用较小的高差对污水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厌氧生化处理和固液分离处理,使其达到外排或回用标准,本发明提出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1、粪渣池2、生化池3和出水管4;粪渣池内设有过滤系统5,过滤系统5通过连接管9与生化池3相连,生化池3内设有下隔板6和上隔板7;污水在过滤系统5的过滤作用下,固态污染物被拦截在粪渣池2内,污水进入过滤系统5内部,并经连接管9进入生化池3内,在下隔板6和上隔板7的作用下多次完成表层水和下层水的交换,并多次完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生化反应降解污染物后从出水管4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化粪池是一种重要的污水预处理装置,但是单纯采用化粪池处理污水,难以达到相关外排或回用标准,需经过深度处理后才能外排或回用。而分散的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因此建污水收集管网将分散的污水收集后建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这就是当前广泛运用的“化粪池+污水收集管网+集中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模式。
现有污水处理模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包含化粪池、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污水处理厂三个部分。如果开发一种能够同时满足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要求,能够将污水处理达到外排或回用标准的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则其投资和运行费用会增加,如果增加的费用控制在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范围内,则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针对纳管困难的农村地区,当前市场上已经开发了一些分户型污水处理装置,但是这些装置在前端还需要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同时机械曝气的供电产生较高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在污水排放集中的区域,经济上没有优势。
化粪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2~36h,其主要功能是厌氧生化和澄清,仅采用化粪池处理,难以达到外排或回用标准,其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好氧生化反应,因此当前市场上的分户型污水处理装置在化粪池后增加了机械曝气设施,从而增加了供电产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为将污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融合为一体,利用较小的高差对污水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厌氧生化处理和固液分离处理,使其达到外排或回用标准,本发明提出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为将污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融合为一体,利用较小的高差对污水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厌氧生化处理和固液分离处理,使其达到外排或回用标准,本发明提出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1、粪渣池2、生化池3和出水管4;其特征在于粪渣池2连接进水管1,粪渣池2内设有过滤系统5,过滤系统5与连接管9的进水口相连,连接管的出水口与生化池3相连,生化池3内设有下隔板6和上隔板7,生化池3连接出水管4;其特征在于过滤系统5在粪渣池2内液面以下的部分密封,过滤系统5内部的液面低于其外部的液面,连接管9的安装高度低于过滤系统5内部的液面也低于生化池3内下隔板6的顶部;其特征在于生化池3内下隔板6的顶部低于液面,上隔板7的顶部高于液面,上隔板7的底部留有过水孔;污水经进水管1进入粪渣池2,在过滤系统5的过滤作用下,固态污染物被拦截在粪渣池2内,污水进入过滤系统5内部,并经连接管9进入生化池3内,在生化池3内污水在下隔板6的阻隔作用下向上流入表层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增加溶解氧含量,在上隔板7的阻隔作用下向下流动将溶解氧带入下层,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上层溶解氧含量高发生好氧反应,下层溶解氧含量低发生厌氧反应,中间层发生缺氧反应,污水在下隔板6和上隔板7的作用下多次完成表层水和下层水的交换,并多次完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生化反应降解污染物后从出水管4流出。
所述的过滤系统5采用滤布或滤网围成中空的立体结构,当过滤系统5没于粪渣池2的污水中时为封闭结构,当过滤系统的顶部高于粪渣池2的污水水面时可以是封闭结构也可以是顶部敞开的半封闭结构。
所述的在生化池3内设置填料方便生物挂膜,提高生化反应的效果。
所述的下隔板6的顶部设置水平的表层水隔板避免水流短路,表层水隔板与下隔板6的顶部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学尧,未经邱学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4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激励式压电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