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自加热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4649.4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6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邹姚辉;余云霞;李东萍;聂明勇;何佳健;王文洋;伍健;韦杰宏;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7;H01M10/44;B60L58/27;H02P2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颜希文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加热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自加热方法、系统及电动汽车,所述方法包括:按照预设输出周期,持续向锂离子电池包的电芯输出正反交流电流,以使所述锂离子电池包自动加热;所述预设输出周期是根据锂离子电池包的电芯所需加热温度设定的,用于规定所述正反交流电流的频率。产生正反交流电流,使电流流过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芯内部极化产生阻抗,继而产生电热。本发明通过监控电芯温度,当温度低时,执行锂离子电池包自加热方法,使电芯工作在适宜的温度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自加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工作,锂离子电芯易产生容量衰减甚至析锂等安全风险,需要加热电池包以使电芯工作在适宜的温度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加热方式有电池包液冷系统液冷板加热、模组底部贴加热膜加热等方案。
若采用电池包液冷系统液冷板加热,那么电池包内部模组底部有冷却管路,冷却液使用加热器加热,通过水泵驱动冷却液循环,加热电芯。整车上需增加加热器、水泵、液冷板、液冷管路等部件,成本高,同时有冷却液漏液的风险。
若采用模组底部放置加热膜加热,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加热继电器吸合形成加热电流回路,电流通过模组底部加热膜产生热量,加热电芯。电池包内部需增加加热电阻、加热继电器、模组底部加热膜等二级件,增加电池包成本,同时加热效果不均匀,容易产生电池包温差大问题,影响电池包使用寿命。
以上加热方案不但热传导效率低,而且会增加整车能耗,同时需要新增液冷板、PTC加热器、加热膜等部件,增加整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包加热方案引起整车能耗及整车成本问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自加热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自加热方法,包括:
按照预设输出周期,持续向锂离子电池包的电芯输出正反交流电流,以使所述锂离子电池包自动加热;所述预设输出周期是根据锂离子电池包的电芯所需的加热温度设定的,用于规定所述正反交流电流的频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所述按照预设输出周期,持续向锂离子电池包的电芯输出正反交流电流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包的电芯的监控温度;
若所述监控温度高于低温阈值,停止执行所述锂离子电池包自加热方法;
若所述监控温度低于低温阈值,继续执行所述按照预设输出周期,持续向锂离子电池包的电芯输出正反交流电流。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执行如上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包自加热方法;
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至少四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至少两个电感;
所述电机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与外部的锂离子电池包的正输入端相连,第二控制端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的负输入端相连;
其中,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是所述电机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第一电感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感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发射极、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均相连;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是所述电机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均是N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46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产品防静电吸塑托盘
- 下一篇:基于风机相互预警的虚拟激光雷达系统及方法